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高速加工技术及其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第3页)

本文共计650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4)高速加工编程系统应有刀具轨迹的编辑优化功能,避免多余的空刀和通过对刀具轨迹的镜向、复制、移动、旋转等操作避免重复计算,提高编程效率。

  (5)高速加工编程系统应该有NURBS曲线插补的编程功能,通过使用NURBS插补编程,减少程序长度。

  (6)适合高速加工编程的系统应该有符合高速加工工艺要求的加工策略。如丰富的行间、层间连接方法,丰富的进刀和退刀方法,基于残留余量的刀具轨迹计算方法。

  (7)适合高速加工变编程系统,最好能引入工艺系统的参数、材料的最佳切削条件、机床的允许加速度等参数,能够自动确定允许的加工方向变化的程度(即确定不同曲率半径的圆弧段允许的进给速度的变化程度),轨迹上最小的曲率半径与进给速度的关系,能够满足高速加工对切削线速度的自动的调整。

  5 具有高速加工编程能力的NCP系统简介

  目前有关适合高速加工编程的NCP(CAM)系统的研究引起了较为广泛的重视,在许多商用CAD/CAM系统,如英国Delcom公司的PowerMill、以色列的Cimatron、美国的Unigraphics PTC公司的Pro/Engineering,CNC公司的MasterCAM等在传统的NCP模块中添加了适合于高速加工编程的工艺策略。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一些方法:

  (1)采用光滑的进刀、退刀方式。

  在传统切削轮廓的加工过程中,有法向进、退刀,切向进退刀和相邻轮廓的角分线进退刀等。而在高速切削加工轮廓的过程中,应尽量采取轮廓的切向进退刀方式以保证刀具轨迹的平滑。在对曲面进行加工时,传统的数控加工方法一般采用Z向垂直进、退刀,曲面正向与反向的进、退刀等方式,而在采用高速

  切削的方法进行曲面加工时,可采用斜向或螺旋式的进刀方式。同时,CAM系统应该采用基于知识的加工方法,这样当螺旋式进刀切入材料时,系统会自动检查刀具信息,如果发现刀具具有盲区时,螺旋加工半径就不会无限制减小,从而避免撞刀。这就对加工过程的安全性提供了周全的保障。

  (2)采用光滑的移刀方式。

  这里所说的移刀方式指的是行切中的行间移刀,环切中的环间移刀,等高加工的层间移刀等。应用于传统切削加工方式的CAM软件中的移刀方式大多不适合高速加工的要求。如在行间移刀时,刀具大多是直接垂直于原来行切方向的法向移刀,导致刀具路径中存在尖角;在环切的情况下,环间移刀也是从原来切削轨迹的法向直接移刀,也会导致刀具轨迹出现不平滑的情况;在等高线加工的层间移刀时,也存在移刀尖角。这些导致加工中心频繁的预览减速影响了加工的效率,从而使高速加工不能真正达到高速加工的

  目的。

  在行间切削用量(行间距)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切圆弧连接的方法进行移刀。但是当行间距较小时,会由于半径过小而使圆弧近似地成为一点,进而导致行间的移刀变为直线移刀,从而也导致机床预览减速,影响加工的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采用高尔夫球竿头式移刀方式。环切的移刀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圆弧切出与切入连接。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在加工3D复杂零件时,由于移刀轨迹直接在两个刀具路径之间生成圆弧,在间距较大的情况下,会产生过切,因此该方法一般多用于在加工中所有的刀具路径都在一个平面内的2.5轴加工;另一种是空间螺线式移刀。这种方法由于移刀在空间完成,所以避免了上面方法的缺点。在进行等高加工时,切削层之间应采用多种螺旋式的移刀方式。

  (3)加工残余分析功能。

  高速加工过程中,为了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和保证加工零件的表面质量,应尽可能保持稳定的切削参数,包括保持切削厚度、进给量和切削线速度的稳定性。当遇到某处切削深度有可能增加时,应该降低进给速度,因为负载的变化会引起刀具的偏斜,从而降低加工精度、表面质量和缩短刀具寿命。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有必要对工件轮廓的某些复杂部分进行预处理,以使高速运行的精加工小直径刀具不会因为前道工序使用的大直径刀具留下的“加工残余”而导致切削负载的突然加大。

  因此,许多软件提供了适用于高

  速加工的 “加工残余分析”的功能,这一功能使得CAM系统能够准确地知道每次切削后加工残余所在的位置。这既是保持刀具负载不变的关键,更是关系到高速加工成败的关键。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