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切实做好观念转变(第2页)
本文共计230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3、海底火山喷发
在墨水瓶中装入热水并滴入几滴红墨水后塞上打有两个孔的橡皮塞(橡皮塞的孔中分别插入两根长短不一的玻璃管)并迅速放到装入冷水一个大烧杯中,这时可以观察到红色的“岩浆”沿着玻璃管上升“喷发”出来。这是由于水在对流过程中冷水密度较大将会下沉通过较低的玻璃管注入墨水瓶的底部,而“热的发红的岩浆”密度较小,将会从较高的玻璃管“喷发”到大烧杯中,形成壮观的海底火山喷发的情景。此演示实验效果显著学生拍手叫好,激发了八年级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做好本实验的注意事项:(1)墨水瓶加开水,大烧杯中最好使用冰水,可以在实验前加入适量冰块。这样温差大对流强烈,实验效果显著。(2)墨水瓶中插入的短玻璃尽量接近墨水瓶底部,长玻璃管尽量少插入红墨水中,可以保证有较长时间的“火山喷发”便于学生观察。(3)在红墨水瓶上系上细线,便于将墨水瓶放入大烧杯中。
4、神奇的火柴
用两节干电池与小灯泡组成一个电路,将其中一条导线拆开后串联上一根铅笔芯,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不亮,当用火柴去烧铅笔芯时,小灯泡会亮起来,随着火柴的熄灭,小灯泡迅速变暗,直至熄灭。实验现象可见度大,学生便于观察,现象出人意料,从而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和学习物理的兴趣。铅笔芯的在常温时电阻较大,导电性能较弱,电路中电流较小,灯泡不亮;当用火柴给铅笔芯加热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铅笔芯的电阻下降,导电性能增强,电路中电流增大,所以小灯泡逐渐变亮。做好本实验的注意事项:(1)电源电压要控制好,最好电源电压等于小灯光的额定电压。(2)由于铅笔芯的种类、粗细不同,我们在演示前调节铅笔芯的长度,使小灯泡在闭合电路中正好不发光,实验现象是从无到有,这样有利于学生观察,此时的演示效果最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