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对当代大学生审美观的影响(第2页)
本文共计589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2、电影艺术兼具娱乐功能和审美价值
电影欣赏作为一种大众日常的精神消费而存在,以其较强的娱乐性著称,能够让观众仿佛身处美好轻松的审美环境,并在其中缓解压力、释放紧张情绪。从这个角度上看,电影艺术比其他艺术更易受到大众的青睐。大学生在电影欣赏受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此,大学生电影节的迅速推广以及其被广泛认可足以证明这一点。正是因为电影艺术受到大学生如此的热爱与欢迎,所以它就更容易影响大学生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我们要其对大学生审美观产生的影响。
在电影艺术的审美娱乐方式中,娱乐是一种重要的调剂。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讲究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刺激和快感。如情节的奇巧和悬念,场面的豪华,明星的演技和魅力、歌舞的优美服装的新潮时髦等等,它们使观影过程中陷入一种“幻觉”,从幻象中获得一个丰富多采地审美体验;第二是追求知觉愉悦或心理认同。人们在欣赏电影艺术过程中,会得到精神上补偿,或是潜在压抑情绪的宣泄。当然,这种补偿和宣泄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宣泄补偿带有社会意蕴,这就意味着要得到观众的认同,因此电影艺术的基点往往要与观众的传统意识和民族情感相吻合,这样才能达到娱乐观众的目的。
二、审美观的内涵
(一)审美观的含义
审美观是指人们运用自己独特的审美态度和审美方法对自然景观等多个领域(其中也包括人生)进行的审美活动的总称,是一个人审美情趣和审美感受的集中体现,是人们随着经验阅历的丰富而形成对美的感悟和评价。审美观是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审美观。审美观让人们从审美的角度看世界。
审美观形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受到政治、道德等其他意识形态的制约和影响。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文化地域和不同时代的人具有不同的审美观。时代性、民族性、人类共同性作为审美观的特征存在于审美的现实维度中。
(二)大学生审美观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重要的审美主体,在年龄上意义上,已经处于具有基本成熟生理机能的青年期,认识上已走进更深层次,知识面更加宽阔,思维方式也得到有机的完善。这些对于大学生的审美观产生了重要影响,大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明确的道德观念,强烈的独立意识,并相对稳定的审美观。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和整理,我们得出大学生审美观的特点具体如下。
首先,大学生审美的功利性、娱乐性更加突出。情感是审美观中最活跃的因素,情感愉悦是审美感受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调查问卷显示:一部分大学生认为“理想、信念、信仰”之类的词遥不可及,取而代之的是享乐主义、游戏人生、休闲风气和唯美时尚,最重要的是满足自身娱乐的需求。因此,网络游戏、网络电视剧、卡通漫画、FLASH动画、追星等形式是大学生休闲娱乐方式的首选。
其次,大学生的审美活动更加直观。美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人们的审美活动离不开具体的对象,因而审美对象应该具备生动直观的形象性。调查问卷显示:大学生更加易于接受最新出现的直观性强、浅显直白的音乐、图片、图像――这类形象简单、直观、新颖,因而更加受到大学生追捧和欢迎。如:新出炉的明星、流行音乐榜上的歌曲、爆炸性的娱乐新闻等等。
三、电影艺术对当代大学生审美观的积极影响
(一)电影艺术对大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电影的诞生与发展受到了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影响,如果没有了科学技术的支持,我们今天看到的电影也不会具有如此强大的感染力和趋于完美的特技效果。电影的造型艺术、空间表现、特技效果、意境处理以及画面的动态美和意境美,均为大学生审美能力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电影艺术的综合性表现为多种感觉的融合。在信息量上,电影艺术的影像涵盖了各种各样范畴的信息流。在空间的层面上,它把音乐、文学、戏剧以及舞蹈有机地整合在同一场景中,赋予时间领域一种空间化的呈现效果;在时间的层面上,它把雕塑、绘画和建筑融入同一套程序中,又使得空间艺术具有了时间的展现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