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在艺术设计中使用云南民间工艺艺术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15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吞口、瓦猫——绘画面具和雕塑中云南民宅的守护者

  从前在昆明的街头巷尾,往往可以见到民宅的大门上悬挂着色彩斑斓绘着虎头的木瓢,特别是门迎街巷或某种不吉的方位的大门以避邪崇。这种木瓢画通称为“吞口”。其造型是怒目圆睁,大张其口,口中衔有宝剑或八卦。色彩多为白、红、黑、黄等色,造型夸张,神态狰狞、诡异,多为巫师绘制并经过一定的开光仪式“付予了神性”以后方才悬挂的,其造型因绘制者的不同而各有差异,有的粗犷、有的细致,但制作态度是严肃的,造型万变不离其宗:体现虎头的镇宅功能是其主旨(在楚雄地区一般是用半个葫芦的凸面来绘制)。这种民间的美术作品是和彝族虎的图腾崇拜有关,这种悬挂吞的习俗甚至影响到昆明地区的汉族、白族。可惜它们在破四旧的火光中基本上荡然无存,现在市场上出现的吞,大多已失去其原来的文化含义而成为一种单纯的工艺商品,这是一种进步,但与民族民间的吞的原来文化意义有了很大差距。

  云南许多地方的彝、白、汉族民居屋顶或大门楼上常常放置一支呲牙咧嘴张咆哮作咄咄逼人之状的陶虎,它的空腹为主人“吞金屯银、招财进宝”,它的大嘴为主人镇宅驱邪。由于在民间艺人手上这陶虎的造型往往与筒瓦结合,有的虎身就是用简瓦来加工的,并且造型夸张变型——是民间艺人意象中之“猛虎”,而不是真实之虎的模写,因此造型上“塑虎不成反类猫”,故民间一般称之为“瓦猫”。在艺人和群众的意象中它是招财进宝的神兽,对危害主人家宅的一切精灵鬼怪是凶猛无比的神虎,而对主人却是忠实、温顺、可爱而略带稚气的“猫”。云南各地的瓦猫造型差别不大:一般头部是一圆型平面,在上面粘上用小泥球作的怒目圆睁的眼睛,小三角形泥柱做成的鼻子,再在鼻下开一条缝、按上两颗獠牙就成了咆哮的虎。如若装上两支尖耳,背后竖立一条泥条是为高翘的虎尾,造型有些像古代中原地区的镇墓兽。但其造型更稚拙简练、朴实,这可以说是云南一般瓦猫的一种基本程式。

四、结论

  任何民族使用的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居住的生活环境,既受一定自然环境的影晌,又与一定的社会环境相关联,是一定社会历史时期该民族传统文化的产物。虽然每个民族在艺术方面并非都能自成各自的体系,但都具有独特艺术风格,而云南民族民间工艺是使其风格以具体形式出现的表现方式,也是形成特色的重要方面。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在设计实践和研究工作应该得到重视,要从多方面入手。发掘其潜能,将人文、科技、环保等主题融入设计中,更多的传达出设计师对社会的关注和对美的追求。深入研究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对于丰富设计内容、提高云南产品品牌的影响力度、促使传统工艺的多元化发展、有利于新产品的开发、有利于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的传承等具有积极意义。

  就艺术的自然体系而言,本民族和其他民族、东方和西方,并不存在一个共同适用的统一模式,而是各有各的独特体系。这是由于艺术的自然体系不能超越具体的艺术种类现象,不能舍弃艺术存在的特有面貌。而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包括它的种类和体裁的系统,都有各种民族独特的发展道路与存在面貌。因此,艺术的自然体系必将烙上一定的民族生活与艺术的特殊印记。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艺术的自然分类体系具有民族性的特点。

参考文献

  [l]云南省群众艺术馆主编.云南民族民闻艺术(上)[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2]李纶,施文丽,张瑞,胡鹏.云南民族民间工艺与工业设计的关系[J].包装工程,Vo125.No2200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