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生成性课堂教学之我见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15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除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生成,也要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生成。
历史教育的主要功能应该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体验得到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关注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能力的生成,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生成。但现在的生成性教学却普遍忽视了这一点,主要是由于我们在生成的意识上对情感的关注过于淡薄所致。新课程下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定位于实现历史学科所特有的教育性功能,在历史课堂的生成性教学中应该更多地考虑这个宗旨。
3、不能忽视教师在课堂教学生成中的主体性地位。
产生课堂生成性教学“情境”的主体应该是多重的,但在生成性教学中容易误解为学生是唯一的主体,而忽视了教师在生成性教学情境创设中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其实,教师完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捕捉课堂互动情境变动的契机,即时性地提出生成性的问题,甚至还可以在课前教学设计时有意识地创设可生成性的情境,实现教学生成的有效开展。在课堂教学生成的问题上,教师不要袖手旁观,更不要被动地期待生成性学习情境的出现,而要主动地融入学生的学习中,以主导性的地位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创设。

论文客服 微信扫一扫

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