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竹笛教学中音准和音色如何把握(第2页)

本文共计208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此外,风门(上下嘴唇间的吹气孔)的松紧也需随心控制,原则上低音可松、宽一些,高音则随之收紧;强音应适度放松,弱音宜收紧。因此,对学生嘴劲的控制能力的训练,也是不可忽视的,要做到松而稳定,紧不颤抖,更能持久。

  以上是关于气息的流速、气流的方向、口腔的张缩以及嘴形、角度、风门等方面的分别阐述。在实际训练和吹奏中,还需对每一项在基本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加以总体协调配合,才能吹出优美、动听、浑厚、圆润的笛音来。总的要求是:吹低音时,气息的流速应徐缓,气流的方向应向下,口腔应打开,风门宜松宽;吹中、高音时,气息的流速应趋急,气流的方向逐渐抬高,口腔应收缩,风门宜收紧;吹强音时,气息的流速宜急,方向向下,口腔打开,风门放松;吹弱音时,气息的流速宜缓,方向向上,口腔缩小,风门收紧。

  正确地理解以上几点含义,并在长音和音阶的训练中逐步掌握和熟练地配合运用,不但使学生能准确而顺畅地吹出低、中、高不同音区的音高和音色来,还能使低、中、高不同音区的强弱音转换得到完美的体现:在音准上,做到强而不高,弱而不掉;在音色上,做到“强而不噪,弱而不虚”;使低音浑厚松宽,中音明亮结实,高音细而有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