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载波的无人机探测与通信技术思考论文(第3页)
本文共计541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2系统性能仿真
2.1同时极化性能
本文的探测波形设计兼容同时极化技术,可用于干扰、杂波等复杂环境中的探测,能同时发射多个极化信号,再利用信号间的独立性(I)分离信号以同时获得目标各种极化的信息。因此,信号间的独立性是实现此技术的关键,而传统编码方式很难使信号的信号峰值旁瓣比(PSL)和信号间的独立性同时达到较高的性能指标。文献[17]的两个基于P3序列MCPC雷达脉冲信号的归一化自相关函数和归一化互相关函数如图5所示。由图可知:两信号均由连续的8个间隔为32tb的8×8的MCPC脉冲组成,两个MCPC信号的PSL均优于28dB,I优于23dB。欲实现相同的PSL和I,用传统的m序列调制需要的码长达511位[16]。
2.2频率捷变性能仿真和实测数据
文献[17]给出的对应MCPC雷达信号引入频率捷变前后和波形优化后的自相关函数如图6所示。由图可知:采用频率捷变后,MCPC信号的自相关函数主瓣宽度由0.125tb减小至0.0156tb。经子载波加权波形优化后,第一个脉冲单位时间tb内自相关函数旁瓣归一化最大值降至-25dB以下,同时由于子载波权重的调制作用,主瓣宽度略展宽至0.02734tb。实测频率捷变MCPC雷达信号如图7所示。
3结束语
本文对基于多载波的无人机探测与高速通信联合设计进行了研究。基于正交频率复用技术,综合同时极化、自适应通信等技术,在同时满足快速高精度探测和高速通信的同时,可实现无人机的系统多功能整合、小型化、低功耗、低成本。
[1]陈迅.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及定位算法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7.
[2]冯缜.基于区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3]王伟东.移动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3.
[4]钱宇.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传感器定位及其在军事上的应用[D].杭州:浙江大学,2006.
[5]李莹莹.基于移动传感器网络的分布式节能目标跟踪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
[6]李新.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定位算法的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
[7]王永龙.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目标探测技术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