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的作用毕业论文
本文共计292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紧张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生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毕业论文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浅谈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的作用毕业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文关键词:
物理学史、物理教学、教育功能
论文摘要:
推进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结合,加强物理学史的教育,增强中学物理教学返璞归真,凸显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开发物理学史教育的途径,充分体现物理学史在中学物理教学的作用。
物理教学渗透物理学史方面的知识,让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精神和方法,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发挥教育功能,进一步发展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总结平时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就物理学史教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可能发挥的作用以及加强物理学史教育的途径方面,做了初步的探讨。
一、加强物理学史的教育,增强中学物理教学返璞归真
20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爱因斯坦,被称为“物理学革命的旗手”,就是因为他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创新,创立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理论体系。1905年3月他发表了论文《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推测的观点》,提出了光的量子论,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微观客体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统一,即波粒二象性;1905年6月他写了一篇开创物理学新纪元的长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完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解决了十九世纪末出现的古典物理学的危机,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的革命。之后爱因斯坦并不感到满足,不懈的创新精神促使他在真理的道路上进行艰难曲折的探索,到1916年3月,他写了一篇总结性的论文《广义相对论基础》,宣布了广义相对论的创立。
通过物理学史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可以培养学生返璞归真的意识,这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凸现物理学史教育的功能
充分利用物理学史中蕴藏着科学家——人,研究过程——事,研究成果——知识体系等多方面的教育资源,对学生的教育价值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
1、进行科学方法论教育的功能。物理学史可以提供丰富的物理科学发展的史料,将物理概念、定律的历史发展过程展现给学生,使之熟悉科学家发现规律的思维过程和科研方法,并从科学家的成功中得到启示。从学生成长的角度看,掌握这些内容比学习物理知识、技能更重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接受科学方法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科学的思维模式。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围绕历史的发展提出问题,进行物理学史教育。以此帮助学生揭示出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修正推广。使学生从中领略到什么是科学探究,科学家是怎样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的,受到科学的思维方法的熏陶,有利于学生从“机械学习、被动思考、获得知识”向“灵活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转化,获得真正的“智慧”。在物理教学中分析物理学的发展史有助于学生了解各概念、定理、定律的来龙去脉和科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如通过讲解安培、法拉弟、愣次和麦克韦等人在揭示电磁关系工作中的艰辛努力和所取得的成果,使学生在有了对电磁发展总体认识的基础上,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左、右手定则、法拉弟电磁感应、楞次定律等关键点的把握。
物理教学中涉及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实验、类比、假说、模型等等,这些研究方法对学习中学物理也具有一定功能。如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1853年在比萨教堂注意到一盏悬灯的摆动受到启发,用线悬铜球模拟单摆实验,确证了微小摆动的等时性和摆长对周期的影响,这说明观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可以起到巩固消化,加深理解的重要作用。如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就是用类比的方法根据光也象声波那样能发生反射、折射,而提出光是一种波动的假说,为光的波动理论奠定了基础。但是必须让学生知道类比的局限性,类比得到的结论有对有错,必须经过实践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