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面临的困境及对策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03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2. 3 结构劣质和浪费严重。
土木工程建筑的结构对整个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国内的建筑存在着结构不牢、稳定性差、不可靠等问题,这严重制约着整体建筑行业水平的提升。而且国内的安全标准低于国际,这容易造成施建职员的质量疏忽,这使得规划方无法详细处理每一个细节,不能周密考量,理论结合实际不够,就不可能考虑到施建环境、施建土质、结构切实等。在生态环保方面,国内建筑业整体处于劣势地位,缺少对人与自然的思考,而且规划职员也缺少相应的环保业的专业培训,对细节处理不到位,在施建时,就极易出现选材出错或资源浪费现象。
3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对策略。
3. 1 优化建筑规划的综合效益。
规划方在进行土木工程建筑的规划和施建时,首先,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借鉴国际领先技术,打造属于国内自主的土木工程建筑项目的标准体系,提升行业的整体综合经济效益。其次,规划方要树立提升施建质量与服务的意识,培育节能思维和环保思维,充分考虑到施建项目的安全性和生态性。最后,必须严格把控好工程成本,尽可能降低做到低投入、高产出,管控工程成本使之处于施建方可承受幅度内。这就需要理顺规划方和施建方的流程关系,规划方必须时刻考虑到实际施建的成本,具体分析到施建单位的资本与技术细节问题,权衡好相关的利益关系和项目的性价比。
3. 2 完善定期监测安全制度体系。
土木工程建筑的规划和施建,具有工程量大、风险不稳、收益周期长等特性,完善规划监测制度体系,是土木工程建筑项目中管控好施建质量的必要之举,而且是有效之举。监测机制的优化,有着其特殊的内涵,随着经济的崛起,城建项目任务繁多,规划过程的质量把控就显得极为紧迫,众多的土木工程建筑项目,发生了安全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威胁施建职员人身安全,带来社会不良效应。所以,在规划设计中,就必须加强实时动态的严密监测,完善施建监测制度体系,确保每一个施建现场、每一道薄弱环节,都纳入了整个监测制度构建的范围。
3. 3 构建专业化规划职员培训机制。
施建的质量保证得益于规划设计中诸多方面的精密管控,这必须依赖于规划职员这个核心的发挥作用程度。当今市场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一支高效专业、科学规范、创新保质的规划团队,显得日益紧迫。提升规划职员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十分必要,构建专业化的规划职员培训系统也是势态所迫。所以,规划方必须制定相关的培训教育制度,定期定量进行规划职员的安全意识、专业技能、质量意识等培训,全面管控好规划质量。必须打造出特色规划团队,支撑市场竞争的核心动力,开发“规划设计”品牌,磨砺企业生存的核心利剑。
4 结语。
综上所论,土木工程建筑项目的设计,系统而又繁复,质量管控极为复杂,必须构建起安全管控、 质量管控以及专业化职员培训机制,增强规划质量。规划存在诸多难题,规划难度系数日益加大,务必进行科学合理有序的规划,更新优化城建管控体系。土木工程建筑项目的规划设计,往往会受制于众多不确定性或不可抗拒性元素,极大程度上限定了建筑体系的运转。必须在图纸设计、建筑选址、地下室设计、以及监测等方面加强对规划设计的严格把控,以催进规划项目的速度和效率,提升施建企业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雍强。 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与初探[J]. 城市建筑,2014( 01) .
[2]宋志瑜。 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J]. 城市建筑,2014( 04) .
[3]吴毅宽。 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则及合理设计方案分析[J]. 建材与装饰( 上旬刊) ,2013( 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