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内部营销理论在酒店管理中的运用(第2页)
本文共计316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三)教育培训方面
教育培训在酒店内部营销中承担着使酒店员工准确定位、角色认知、岗位认同、技能提升、自我拓展的作用。其中,酒店入职培训中有关酒店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的内容一般由酒店人力资源部进行统一培训;具体的操作技能和流程则由各用工部门单独指导。除此之外,酒店应当定期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故事分享、知识竞赛、技能比拼等多样形式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基础知识、操作技能的培训,帮助酒店员工更加准确地定位自我角色。对于较优秀的员工,还可适当地进行岗位交叉培训或酒店交叉培训,帮助其更全面更快速地成长。
(四)分层激励方面
酒店开展内部营销应采用“分层激励”。按照马斯洛的“基本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可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五种层次的需求逐层递进,但是,每一层级需求的产生顺序并非完全固定不变。在某一时间,对酒店的某一名员工而言,可能会同时产生多种不同层级需求。因此,酒店激励员工时应摆脱一成不变的激励模式,而是因人而异地分层激励,如:对基层员工可物质激励为主,而对中高层管理者可精神激励为主。
(五)内部沟通方面
酒店的内部沟通包括“下行沟通、平行沟通、上行沟通”的沟通途径。下行沟通是酒店最常用的一种沟通方式,通过指令、决议、通知、布告栏、员工手册、内部期刊、酒店网站等方式帮助酒店员工充分了解酒店的总体方针、运营目标、重大活动、员工晋升等情况。平行沟通则是部门间、员工间的正式或非正式横向沟通。上行沟通包括:书面报告、“总经理座谈会”等,往往成为酒店推陈出新的源泉。
(六)适当授权方面
适当授权一直被认为是领导与员工间建立信任的有效方法,但在目前各酒店在落实授权制度方面却较为薄弱。通常酒店员工较多地被赋予了工作任务和完成责任,却没有被赋予服务中遇到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权限。“权责利”非三位一体,影响了酒店员工工作士气。因此,酒店可在一定程度上赋予员工合理建议、参与管理、参与部门决策的机会,还可适当给予员工一定的业务权限和经济权限。
(七)满足期望方面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员工在工作中的激励力总是基于努力与绩效、绩效与奖赏、奖赏与个人目标的联系等一系列判断。酒店员工的激励力取决于员工本身的期望值和效价的共同作用。在酒店员工的发展和成长过程中,除了工资增长、合理休假之外,还会产生职务晋升、自我实现等期望,这就要求管理者参考格林豪斯(Greenhaus)的生涯规划模式,帮助员工实现职业生涯的规划。
(八)合理薪酬方面
对于酒店员工而言,薪酬是对其劳动能力和工作水平最为直接的物质肯定,包括基本工资、员工福利和各类奖金等。酒店针对不同部门的员工,可采用“差异化酒店薪酬体系”:如对餐饮等部门的员工实行多元化的岗位薪酬,由固定的岗位工资和不固定的业务考核提成、服务水平嘉奖等;对客房等部门的员工可实行岗位薪酬和计件薪酬并用的模式;对营销等部门的员工实行业绩工资制,甚至可以引入EVA薪酬制度计划;对酒店经营者实行目标经营年薪制度等。当然,各酒店情况不同,在制定和实施中应当结合酒店实际情况,借鉴运用评分表法、目标管理法、关键事件法、360°评价法等绩效评估的方法,制定出符合本酒店实际的薪酬考评系统。
参考文献:
〔2〕Heskett.服务利润链[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10
〔3〕代俐.内部营销在现代饭店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5):225-226
〔4〕董琦.有效开展饭店内部营销的员工管理策略[J].饭店现代化,2011(4):54-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