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改革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62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三)教学方式过于传统。
目前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模式依旧是以“讲授”为主的模式,对于课程中概念的讲述,教师的讲述一直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这样可以保证相关概念、原理,方法的系统性。但是,这种授课方法往往效果不佳。教学方式过于传统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纵观国外工程管理教育发达的国家,大多采用了自学、讨论探索和实践型教学模式,而我们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教学因课时、实践场所等各种因素,总体来说是非常欠缺的。
(四)缺乏双师型师资。
现在高校教师学历层次要求比较高,基本本科学校都需要博士学位。这些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大都没有业界经历,所谓的研究和教学,基本上停留在从课本到课本,由于没有实践经历,即便用一些视频技术介绍一些案例也因无亲身体验而浮于表面,缺乏生动性和感染力。而社会上不乏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管理技术人员,因为学历层次不够,无法进入高校工作。聘请的工程实践导师,也因为各方面驱动力不够,大都流于形式。培养卓越工程师,需要大量既有理论造诣很深的又有要大量的实践经验的教师,更需要高校和业界的理解和支持,以多层次多渠道充实师资队伍。
三、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改革
(一)改革的目标。
教育部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现代工程建设对管理人员的复合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更高。经过大量的调研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走访国内工程管理专业强势学校之后,我们制定了,以卓越工程师计划为引导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加强工程管理专业学科基本理论的教学,着重关注学科研究的前沿,给学生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形式,使学生准确理解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工程项目管理的经济、法律等素养,以适应学生就业。
(二)改革的措施
1、优化课程内容体系。
工程项目管理与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造价等相关课程密切相关。如果讲授不同课程的教师都只顾讲解所授课程而不注重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可能导致某些内容重复教学。这不仅会造成教师精力的浪费,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果;反之,如果将这些课程有机结合起来,课程之间相互支撑、合理组织、有序开设,将使学生的学习越来越丰富和轻松。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理论性知识点采用讲解式。
教师系统讲授工程项目范围管理、组织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工程实例的动画、施工现场图片等,使教学内容更丰富、生动。在讲解方法技术和法规制度时,加强对其产生背景和发展演变的介绍。一则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理论;二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三则激发他们掌握应用的兴趣。
(2)对于有争议和未定论的问题采用讨论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程项目管理领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有争议性和热点问题,对于这类问题,采用引导学生讨论。一则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二则为更加贴近社会。
(3)典型案例采用研究教学方法。
课上介绍已经实际发生的典型案例来解释工程项目中的理论内容,学生课外查阅资料,探究更多案例背景,进行案例分析,制作PPT,上台讲解,增强学生对项目管理知识的理解,并锻炼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4)工程现场观摩。
带领学生到本市的某些重大项目参观,增强其对工程项目管理的感性认识。
3、加强课程实践教学。
面向学校所在地区大型和重点工程项目,面向工程建设管理前沿,开展教学工作,将先进的工程项目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与荣盛云龙官邸和龙湖春天等项目中担任管理咨询和科研工作,指导学生现场实践,这些工程都成为了学校工程管理专业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基地。根据学校全面推进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的校企合作。引入先进企业,创新培养模式,共建教学基地,共同培养专业人才。截至2012年底,学校已先后与蚌埠蓝天公司、龙湖春天项目部签订协议,共建了实习教学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