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财务管理 > 正文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推荐)(第15页)

本文共计5121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会计电算化能够采用一些在手工条件下无法完成或难度很大的,能使会计信息更加有用、更加准确、更加科学的会计方法。例如:辅助生产费用分配中的代数分配法、坏账准备金提取的帐龄分析法、按产品品种分别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等等。在电算化条件下,计算机都可在瞬间完成。因此,操作简便不再是会计方法选择的依据,唯一条件就是决策有用性。

  3.对会计信息输出形式的影响。

  手工条件下,会计信息载体是纸张,成本高、效率低、质量差,严重地限制了会计信息的输出。并使大容量的信息处理和大范围的信息交流受到很大限制。至于有关会计信息预测、分析、决策等方面的处理,由于涉及较复杂的数学模型和算法,手工条件下则很难实现。会计电算化使计算机成为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的主要工具,它使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的速度大大加快,效率和质量显著提高,而成本则大幅度降低,从而为大容量的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输出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使会计信息的预测、分析、决策等复杂处理变得简单易行。

四、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工作的影响

  会计数据处理方式从手工操作转变为计算机换作,使得传统的手工会计产生一系列变化,传统的手工会计以人为主体,会计信息是一种面向人的手工数据处理系统。随着计算机在会计上的使用,使得计算机在数据处理上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同时也使传统的手工会计受到强烈的冲击,会计信息系统逐渐演化为人机结合的、以计算机为主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1.会计组织结构和会计人员发生了变化

  在手工会计中,会计工作组织机构是以不同的会计业务类型为基础,一般把会计工作划分为材料组、成本组、工资组、资金组、综合组等专业组,它们之间由专业会计人员通过核算数据资料的传递、交换,建立相互联系,相互稽核牵制的工作关系,使会计工作正常进行。

  在实现会计电算化之后,这种组织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会计工作机构是以会计数据的不同形态为主要依据,一般把会计工作划分为数据(收集)组、信息编码组、数据处理组、信息分析组,系统维护组等专业组;另一方面,这种新的组织机构也产生了新的岗位设置和新的人员分工,会计工作不仅需要会计专业人员,还需要计算机专业人员,特别需要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2.会计数据处理方式和账务处理程序发生了变化

  手工会计在进行会计数据处理时,需要许多人完成从填制凭证、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汇总计算直至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账务处理工作,这期间会计数据处理的最大特点是重复转抄,既费时又费力,同时出现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增大。在实现会计电算化之后,会计数据处理过程被分为输入、处理、输出三个环节,只要在数据输入环节加大其准确性控制,计算机就可以自动完成记账、算账、对账、转账以及编制报表和会计核算数据分析等项工作。

  3.部分会计处理方式发生变化

  计算机应用与会计领域,虽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但与传统手工会计相比,部分会计处理方法却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账方法发生了变化

  在手工会计中,对账是为了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而必须实施的一项专门方法,在结账前进行对账,以确保账证相符,账账相符和账实相符。在实现会计电算化之后,同样需要对张,但对账的形式和方法都发生了变化。这是因为,原始会计数据即各种会计凭证在输入过程中都要经过计算机的逻辑校验,所有的日记账、明细账、总账的数据都是由计算机对输入的会计凭证进行处理产生的,即数出一源,因此不会发生账证、账账不符的情况。对于账实核对,则是讲手工盘点的结果作为原始凭证输入计算机,和机内的账存数进行核对,以确定实物的盘盈或盘亏。

  (2)期末账项调整和结账的方法发生变化

  会计核算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即期末结账前通过一系列的账项调整,把应计入本期的收入和费用登记入账,以计算本期的利润或亏损。同时还应分别计算每个帐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将期末余额结转至下一会计期间,即需要进行大量的期末结账工作。这些工作在手工方式下将是十分繁重的,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则由计算机根据预先编好的程序来完成,进行自动转账,自动结账,一旦结账完毕,计算机就将本期会计数据自动转入下期,本期已结完的账务数据便不能进行任意更改。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