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治理会计中时间观念的应用会计毕业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34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二)时间收益概念在企业相关决策中的应用
决策会计要充分考虑单位时间收益的题目。利益速度概念是指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收益。当企业的某项生产能力受到限制时,为治理者选择最具收益力的法案提供决策依据。比如,某企业可以生产甲、乙两种产品。但是该企业只有一台机器用来生产这两种产品,且机器工时数不能同时满足两种产品的生产,这样机器工时就是生产能力的限制因素,我们一般称其为“瓶颈”。假定产品甲的单位售价为18元,单位变动本钱为12元,单位边际贡献为6元。产品乙的单位售价为15元,单位变动本钱为8元,单位边际贡献为7元。若不考虑机器工时限制,一般会得出单位边际利润大的乙产品应当优先生产的结论。若考虑到生产单位甲和单位乙产品的机器工作时间分别为1/4小时和1/2小时。此时,每一单位机器工作时间的边际利润分别为:甲是6元/0.25=24元,乙是7元/0.5=14元。显然甲产品的单位时间收益高,必须优先生产甲产品,其结果正好与前面判定相反。
进行时间治理是以进步企业收益为目的,通过治理会计的时间观念的创新及应用,且在决策中引进时间要素,以时间单位为基准进行决策,进步治理会计决策的科学性。
三、治理会计时间观念在我国实际应用不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治理会计作用将更加重要。我国对治理会计的应用和研究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西方治理会计理论的传进开始的,经过多年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的题目是治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尤其是在新理论、新方法的应用上,时间观念在我国的实际应用同样存在以上题目。造成应用不足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会计职员素质不能满足治理会计要求。一是我国会计职员整体素质不高,即使是会计专业本专科毕业生,在校期间也只是学习了传统的治理会计理论方法,对新的治理会计理论可能只做少量了解,对其具体运用更是一无所知。二是我国会计后续教育只注重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的更新,不注重治理会计的创新发展。三是我国会计职员参与治理的观念意识淡薄。所以,今后应从以上方面加强对会计职员治理会计新理论、新方法的后续教育。
企业经营决策当局对治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治理会计在企业中能否普遍应用。由于受到传统做法和习惯势力的影响,企业经营决策者治理意识不高。目前迫切需要企业治理职员更新观念,加强对治理会计的重视。
理论界只注重理论研究,且主要集中于先容引进国外最新研究成果上,不注重实地研究。治理会计是一门应用科学,必须夸大它的实用价值,要加强实地研究,走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之路。还要特别留意理论同我国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而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相结合的题目。
时间观念对于企业赢得竞争上风的重要性开始被越来越多企业人士和学者所认可,深刻熟悉和理解治理会计中时间观念的发展及应用,对于我国治理会计理论与实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冯巧根,治理会计的时间评价与应用,[J],会计研究,2007年11月。
[2]姚旻霏,时间驱动作业本钱法与传统作业本钱法之比较,[J],财会月刊(综合),2006年4月。
[3]崔松等,企业时间本钱涵义探讨,财会通讯,[J],2007年10期。
[4]郭晓梅,《治理会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