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第2页)
本文共计392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3.哲学依据:接受美学和解释学
接受美学是影响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最大的理论之一,它认为:面对文本,读者的地位和作用与作者相当,二者均为作品创造的积极参与者,它强调读者的能动创造,并给这种创造以充分而广阔的自由天地,即读者对文本的接受过程实质上是对作品的一种再创造过程。
解释学与接受美学有某种相通。解释学所理解的创造性阅读包括:用自己的前理解去阅读,同时又借助于别人的理解;努力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作品的其他含义;对理解到的意义作出自己独到价值判断而不仅仅停留于理解本身或人云亦云;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产生联想而生成新的意义和塑造新的形象;将阅读与生活联系,用阅读去影响生活。
意义:本课题试图在教学实践中能有所突破,一方面,用对话理论指导语文教学,寻求对话理论下的语文对话教学策略;另一方面以实践来丰富、发展、完善对话理论。
三、语文对话教学实践探究研究方案
研究目标:
1.寻求对话理论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对话教学策略并付诸实践。
2.使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如何合适地倾听、合适地言说,即学会“对话”—与文本的“对话”。
3.使学生初步掌握自我探究的方法和能力,学会合作竞争。
4.通过对话教学策略的探索,争取在“对话理论”上有所发展
研究的重难点:
语文对话教学的实际案例及分析
研究方法:
1、调查法: 通过学生对新教材的认识和看法的调查以及在“对话理论”实施前后学生对语文学习和教学的看法的调查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2、实践法:把相关的理论积极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
3.经验总结法:通过撰写专题教案分析和随笔的形式,及时总结课题研究成果
4.文献资料法:通过掌握大量的与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用以了解有关课题的最新知识信息和情报信息,既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又可避免重复别人的无价值的劳动。
基本原则:
人本原则、过程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创造性原则
四、论文写作计划
1、2009年11月-12月:搜集、阅读文献资料;
2、2010年1月-2月:分析研究资料并撰写详细写作提纲;
3、2010年3月-7月:进行论文写作并完成论文初稿;
4、2010年8月-10月:修改并定稿。
五、参考文献
1、 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 浙江出版社2004.2.1
2、 王尚文《对话:语文教学的新观念》 浙江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01.5
3. 董汀丰《试论语文教学的对话状态》 《课程 教材 教法》2003. 8
4. 刘云生《对话式学习简论》 《陕西教育(教学)》2002.8
5. 刘庆昌《对话教学初论》《教育研究》2001.11
6 王荣生《〈语文课程标准〉的“对话理论”》,《语文学习》2002.11
7. 吴伟星《对话:新课程语文教学之核》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4
8. 郑国民 黄显涵 《对话理论与语文教育》《语文教学通讯》2003.15
9. 郑菲 《语文教学中对话与阅读》《宁夏教育》2003.5
10.徐芳 《现代对话理论浸润阅读教学的思考》《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10.2
11.曹兴弋《“倾听”的丧失与“对话”的误会》《江苏教育》2003.11
12.韩雪屏《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全球教育展望》2003.9
13.范冬梅《“对话式”语文教学的架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2
14.李斌 易武《浅谈语文教学过程的对话关系》《语文学刊》2002.4
15.王旭兰《“对话”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语文教学通讯》2003.2
16.李建军《走向“对话”的语文阅读教学》《湖南教育》2002.3
17.杨生春《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构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
18.王向东《“对话型”语文教学浅探》《小学教学设计》2003.10
19.胡国军《阅读对话教学的特征与策略》《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8
20.顾丽娟 陈平《在“对话”视域下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20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