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下岗职工家庭子女的人格特征与价值取向(第2页)

本文共计340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坚韧性

  65.3%的被访子女认为自己能够坚持到底,具有基本坚韧性,表现为吃苦肯干、认真踏实、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撞南墙绝不回头”毅力。从存在主义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完整的坚韧性包括:承诺、控制和挑战。承诺是对于消极事件的感知,控制是在信念指导下的行动、挑战是在经历过程中的持续学习[4].很多下岗家庭子女的自我奋斗经历正是一种对家庭变故的.积极回应,他们通过自身的行动试图改变发生在父母和自己生命历程中的消极生活事件,以积极卷入其中而不是消极被动避免的方式面对着生命中的突发事件。

  (四)顺应特质:依赖与抑制

  80.6%的被访子女会自觉遵守规矩,顺应性较强,该比例在参照家庭中为 63.3%.这种顺应特质主要来自于环境的强大压力和自我的削弱。环境,无论是整体的社会文化环境还是区域性的亚文化环境,都要求下岗家庭的孩子们顺应特定范围内的既定行为模式。当这种外界作用力大大超过个体的内在生命冲动和个性要求时,顺应就往往成了孩子们的选择,并逐渐积淀成为自身人格的重要构成特质[5].

二、价值取向

  (一)工作、休闲与家庭生活的偏好差异

  对于下岗家庭的孩子们而言,工作、休闲与家庭生活有着特殊的含义。父母下岗后的一系列适应性转变,使孩子们更深刻的意识到工作是独立、保障和身份的重要来源,稳定的家庭对于自身情感的重要性以及休闲娱乐的奢侈性。当询问到被访子女及其父母对于工作、家庭生活和休闲重要性的看法,在他们的回答中,对于这三者的相对重要性有着显着的差异。

  下岗家庭的孩子们对于工作角色、家庭角色表现出相当高的重视,对于休闲生活的偏好度则极低,48%的并非子女表示过日子要精打细算,尽量少参与休闲娱乐活动,购买商品时多数也会首先考虑价格因素、反对超前消费、热衷于存钱。即使目前一些下岗家庭的孩子们已步入成年,家庭状况大有改善,他们依然会在休闲娱乐中或多或少的无意识的感到一些不自在。其中成年男性更偏重工作价值,更不喜欢休闲活动。

  (二)对保障性工作的自觉渴望

  68.4%的下岗家庭子女认为稳定而有保障的工作最具吸引力,参照家庭中该比例为 37.8%.访谈中要求被访子女在下面两者中做出选择:收入合理且有保障性的工作,或者有风险但有可能获得更多报酬的工作,几乎所有被访者都愿意选择有保障的工作,而不愿意选择一份更不稳定但可能有更多收入的工作。在 Spearman 相关检验中,年龄与偏好度呈现出显着的相关性(p=0),说明年龄越大,越偏好稳定而有保障的工作(如表 1),对变迁的抵制通过关注安全保障的形式而表现出来。并且在那些过去遭遇过有限选择、失业和能力较弱的子女中表现更为明显。对于大多数下岗家庭子女而言,伴侣关系和孩子是婚姻中最具价值的部分,81.6%的被访子女认同这一观点,在参照家庭中该比例为 57.1%,相比而言他们更在意家庭的保障性或婚姻带来的人际交往的好处。 对于下岗家庭的孩子们来说,家庭生活的中心地位,可能也表达了他们清除父母下岗所带来的“精神上的沮丧”的希望,以“重新获取我们父母生活中曾失去的平静。”[6]

三、结语

  “下岗”不仅仅是父母所经历的生命事件,通过家庭这一共享关系网络,成为整个家庭经历的生活事件,影响着每一位家庭成员的生命历程,特别是相对弱小的孩子们。流逝的“下岗”事件在孩子们的生命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迹,而他们也试图通过自身的选择和行动,构建不同于父辈的生命历程。

参考文献

  [1]G·H·埃尔德.大萧条中的孩子们[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426[2]常雅慧。下岗家庭中的孩子们---H 市 G 社区下岗家庭子女生命历程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1.

  [3]李红燕.简介“ 大五”人格因素模型[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6).

  [4]黎少游,向敏.坚韧性人格研究[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6(1).

  [5]M.L.科恩.社会阶级和亲子关系:一种解释[J].美国社会学杂志,1963(68):471.

  [6]J 阿德尔森.妇女的解放是一种短命的时尚吗[N].纽约时报,1972-03-1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