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防范研究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19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3、业务操作中的风险。传统会计计算繁琐、滞后陈旧的手工核算被会计电算化替代以后,绝大多数的企业并未真正的从管理方面将工作规范加以细化,无法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步伐保持一致。而通常犯罪分子会利用防范制度上所存在的漏洞,将企业的机密密码盗取,以此进行越权操作,从而实现侵吞及非法占有企业财产的最终目的。会计软件均有着自身相对完整的一套密码保护、审批以及授权功能,将这些功能和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能够使企业在会计信息公布的同时,有效的'保护会计系统。但是在现实的操作过程当中,企业往往会在财务科公开系统密码,让财务人员共享,此类做法势必将极大的风险带给企业。
四、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防范策略
企业会计的特殊性不允许会计电算化中出现任何的失误亦或是偏差,但凡有问题出现,那么必然后产生不堪设想的后果,甚至这些后果是无法挽回的。因此,对于企业当前会计电算化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风险,必须予以提前预防,而切勿在出现问题后再进行补救。以下从几方面提出了防范企业会计电算化风险的策略:
1、强化软件开发及购置的管理。大部分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以后,其系统中所采用的计算机软件基本上均是通过外购得到,而仅仅有极少量的大型企业所采用的软件系统是借助于企业联合研发亦或是自主研发的方式加以取得。企业在软件的购置过程中,因每个企业均具备着自身不同的特点,因而所选择的软件并不需要遵循统一的标准,但是企业购置的软件稳定成熟与否,往往会对数据的安全完整带来直接影响。因此,企业在自主研发或者购置软件时,应当严格的选择与企业自身特点相适合的软件标准,软件系统必须是切实的经过实践证明可靠安全的,可行的,必须是由财政部门评审通过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而且还要有着详尽全面的操作说明。如果是企业研发的软件,首先要经过系统科学的分析及调研,再将研发规范制定出来,各项数据要经由相关部门鉴定评审,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及测试,以避免因疏忽所导致的偏差。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企业应当尽快的构建起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以最大限度的确保会计核算操作的准确性、安全性、及时性,为企业电算化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在安全保密、档案管理、人员管理和各项操作上均得到了充分的保证,而且在宏观管理制度上也逐步形成了安全电子交易规范和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等制度,使得网上行为得以有效规范,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网络犯罪攻击等。但是,这些制度规章在发展中还有着一定的缺陷和漏洞,因此,企业应当予以不断的完善,以便于更好的推动企业的有序发展。
3、规范会计电算化的操作。在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操作中,应当严格的按照企业的会计流程进行,若是企业自主研发的软件,则需要加入防止失误操作和重复操作的控制程序于软件中,尽可能使软件满足企业会计工作的要求。与此同时,要对会计专用计算机加以设置,对于已结账的会计数据亦或是历史记录,要设置普通管理员不得更改保护,如果确实需要对数据进行更改,那么就必须在得到负责人授权后才可以修改,并且详细的记录修改日期、修改内容以及修改人员信息等相关数据,这样能够充分的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对于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按照会计人员的具体分配情况,要设置密码权限,各个部分对不同的权限与密码予以设置,以避免数据的篡改。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会计电算化的实现给企业的会计工作不仅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带来了风险,所以,企业应当深刻的考虑如何规避风险,如何更好的利用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并且及时的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从根本上避免风险的出现,以便于提高企业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