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浅析柔性管理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第2页)

本文共计327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第五,在效果上表现为滞后性。在刚性管理中,法律、规章、制度一经颁布便立即生效.它不允许因为不理解而拒不执行。而柔性管理则不然,它要求人们对事物要理解。行为要自觉,即把外在的规定变为内心的承诺,从而不仅主动执行,而且自觉维护。所以,在完成这一“外在规定一内在接受一自觉行动”的转化过程中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这种柔性管理效果的周期性也具有滞后性。因而在柔性管理中任何一项工作都不能急于求成。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

  柔性管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秦诸子中老子的管理思想就有着鲜明的柔性化特征。在其所著的《道德经》中,所谓“柔弱胜刚强”、“上善若水.水能利万物而不争”、“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万物尊道而贵德”等论述,其实就是对柔性管理思想的阐释。但柔性管理作为一种自觉的管理理论和科学管理的组成部分,却是近些年来才被人们所关注和研究的。20世纪的管理研究主要从制度、技术和行为的视角进行。人们称之为刚性管理。刚性管理本质上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即依靠成文的规章制度和组织职权,凭借制度制约、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进行的以外界约束力为主的管理。

  进入2l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愈加认识到刚性管理的不足。开始研究以文化为新视角的柔性管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及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的素质状况日益呈现出多层次性、价值观念日益呈现出多样性、主体意识也进一步增强,其个体需求的务实性日益凸显,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着难度更大、要求更高、责任更重的挑战。以前那种以教育者为中心、层次分明、上施下效的刚性管理模式在实践中的弊端日渐显露,难以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因此。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应不断探索和创新.努力适应新形势、抓住新问题、解决新矛盾.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将企业管理中的柔性管理理念引入高校行政管理.并结合高校行政管理具体特点,发展出了适应高校形式和特点的管理模式。

  以规范化、制度化为主的刚性管理促进了学校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学校管理的一次革命性飞跃,它改变了学校管理的主观随意现象.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与管理质量。然而,刚性管理的核心是提高工作效率,是一种纵向高度集权的专制式的管理,这种强制性和形式化管理模式的最大弊端就是人的失落。而柔性管理是在制定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引导被管理对象淡化制度,进入超越制度状态.将制度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的管理模式,它的中心是“以人为本”,把管理对象看成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人。用柔性管理解决工作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可以弥补规章制度的不完善和法律滞后的缺陷。笔者认为在学校运用柔性管理的模式应从以下三方面人手。

  第一。树立民主的管理观念。发挥柔性管理的激励作用。在学校这个工作环境中。师生员工是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的群体.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都有自己的见解,并有较强的独立的人格意识,不轻易盲从,不喜欢接受命令式的管理.更反感管理者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来推动学校管理目标的实现,而柔性管理注重的正是对人的情感感化和内心激励作用。这种非强制性和非权力性管理的影响力将对人们产生深远的精神激励作用。

  首先。可以增强师生的民主参与意识.使他们有一种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全面了解学校的情况从心里接受和认可学校管理的决策和目标,从而把外在的规范内化为自觉遵守的行动.同时建立完善教师与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各种决策和咨询机构。从制度上创建保证教师与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平台:其次遵循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原则,让教师和学生依据学校发展目标和学习工作任务,自主制订计划。实施自我控制,实现自我管理,达到自我完善,这既可以增强人们的自信心,也调动了人们自觉参与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人们有更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发展自己。从而促进和谐校园构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