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居住环境与古典文化的互动
本文共计722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5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浅谈传统居住环境与古典文化的互动
一、传统居住环境的构成
传统居住环境是由传统住宅建筑及其周围的物质要素共同营造而成的一种生活环境,相对于规模大、密度与容积率高、居民高度集中的现代城镇住宅区环境而言,它有着自身独特的构成特征与文化内涵。
从物质要素构成来讲,居住环境包括自然和人工的物质实体,自然的物质实体包括气候、地理、水文、地质、土壤、地形、植物等,人工的物质实体包括路径、种植、堆山、叠石、水池等。
我国传统居住环境的巧妙、独特之处在于运用人工的手法,追求写实性的自然景观,模仿自然,再现自然,将自然的与人工的物质实体巧妙地统一起来,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从社会构成来讲,我国传统住宅可分为百姓住宅、文人住宅、官商宅第,直至王宫府邸。阶层、生活爱好或信仰的不同、以及审美情趣的各异,使得传统居住环境异采纷呈。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文人住宅。古代文人深受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传统思想熏陶,他们可能是高官富商,亦可能是布衣百姓,只是相对于普通的官宦或百姓来说,他们的知识分子身份及文化成就更为突出。在传统居住建筑的演化过程中,由于普通百姓住宅受到经济技术条件的严格制约,王宫府邸又需恪守制式,文人住宅则相对活跃,对传统居住环境、对古典文化的影响也更为深刻。
二、传统居住环境奠定古典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
中国古典文化素以其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审美理念、隐喻手法,与西方文化相映成辉。强烈的人文意识、细腻的审美体验、曲折的隐喻手法,构成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而这个价值取向,可以说最初是由传统居住环境奠定的。
在我国传统建筑中,住宅是各类建筑构成与形象表现的一种原型。无论是庙宇、祠堂、庄园、宅第、城镇,其格局都基本遵循了住宅的范型,通过轴线而渐次延伸展开,等级秩序分明。传统住宅及居住环境对于传统文化、艺术创作和百姓的精神生活,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1.强烈的人文意识
在古代,人们视住宅为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黄帝宅经》序)住宅把天与地、阴和阳契合为一个适于人居住生活的整体,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黄帝宅经》卷上,所引出自《子夏金门宅经》之佚文)。房屋的格局中蕴涵着一种宇宙的结构,并加入伦理的观念,父天母地兄日姊月(《渊鉴类函》卷一),使住宅具有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双重意义,从而创造了一种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秩的环境(《渊鉴类函》卷十四)。
这与中国古典文化中始终包含的强烈的人文精神是完全一致的,无论是汉唐以来儒道佛学说,还是宋明理学,都是纳自然、社会、人生为统一体系的宇宙生成模式。它立足于人,指归于人,始终关心人的精神发展和道德发展,关心人的生活意义,主张厚德载物的价值理性。
传统居住环境对于奠定古典文化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在《朱文公文集》卷十四《甲寅行宫便殿奏扎二》有极其精到的论述,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居敬而持志正是我国古典文化中强烈的人文精神的准确写照。
2.细腻的审美体验
长久以来,中国人对于美好居住环境的营建是不懈的,富贵之家叠石理水,普通人家莳花种草,或繁或简,都力求将宅院装点得有声有色,古代中国人对于美的追求与体验在居住环境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传统居住环境中,人们获得了最原始的直觉体验:在听觉上,他们陶醉于自然界的天籁清音,如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李商隐)、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唐·王维)、绕檐点滴如琴筑,支枕幽斋听始奇(宋·陆游);在视觉上,他们饱览自然的华彩绚烂,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刘禹锡)、深院下帘人昼寝,红蔷薇架碧芭蕉(唐·韩wò@①)、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宋·苏舜钦);在嗅觉上,他们沉迷于自然的清新芬芳,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唐·孟浩然)在一切可以感受到的琐事细节上,他们体验着生命的愉悦,体察出自然的物性事理,正所谓耳闻之而得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宋·苏轼)。


法律专业硕士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合同法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法律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本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本
java开发参考文献
java最新参考文献
java的英文参考文献
java英文参考文献
最新Java开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java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java实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8篇)
java程序员年终总结(精选15篇)
实用艺术作品着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单独保护路径论文
中国戏剧服装的艺术审美特征效果研讨论文
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浅谈我国传统艺术线性特征研究论文
基于跨境电子商务的外贸转型升级研究论文
探讨现代纤维艺术与建筑空间的相关性的论文
动画角色造型中艺术形式的影响论文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下传统艺术设计的影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