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音乐音响符号及其表现对象论文(第3页)

本文共计635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这里所说的"情感"与"音乐表现情感"中的"情感"概念不同,这里是指狭义的、具体的情感状态。

  又如肖邦的《c 小调练习曲》,欣赏者通过感知音乐中"强烈的附点节奏上升的旋律、激烈的跳跃,左手逼人的汹涌起伏的音型、力度的不断发展,全曲结束时和弦的迸发"等音乐音响符号的变化的结构形式,感受到全曲中充斥着内心的激烈碰撞、不可抑制的起伏心潮和一触即发的紧张情绪[5].

  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所创作的《1812 序曲》,是根据1812 年拿破仑率军侵犯俄国的战争这段历史写成的。乐曲一开始采用了赞歌《天主佑民》的旋律,表现战争前民众"祈祷和平与安宁生活"的主题,接着低声部出现"动荡不安的情绪"主题,预示着战争到来,表现出骚乱而激动的情绪。在分别出现了"俄军"主题和"法军"主题后,作者选用了抒情、欢快的两首不同风格的俄罗斯民歌相继表现了"俄国军民思乡"和"俄国军民乐观向上"的主题,在特定的情境下,民族文化符号和音乐音响符号风格的结合,使欣赏者很容易获得对快乐、幸福生活回忆和向往的情感体验。经历了激烈的"战斗主题"后,复现的"祈祷和平与安宁"主题和"俄军"主题才能给欣赏者带来感受俄罗斯人民宣告斗争最后胜利的光荣与自豪,以及讴歌俄军同敌人搏斗的顽强不屈的情感体验。在相关史实符号线索及主题安排的引导下,音乐音响符号为欣赏者带来的就不仅仅是直接由音乐引起的情绪体验,而是同战争与和平相关的一系列观念与经验作为背景而产生的极为复杂的感情体验。乐曲就是在这样的表现下,使音乐音响符号立体而纵深地呈现了各种各样的感情与思想。

  (三)哲思戏剧类表现对象

  哲思戏剧类表现对象一般是表现理想思维中的抽象的逻辑内容。然而,音乐音响其"非语义性"、"非具象性"的特征,决定了音乐几乎不可能独立地传达理性思维中需要通过语言逻辑表达的东西[7],但音乐音响符号可以通过其自身的"绝对意义"和与相关文化符号体系结合传达的"参照意义",来表现哲理性、戏剧性的对象。

  就无标题器乐作品而言,其所传达的整体哲理性对象应置身于宏观的视野中去感受,不能仅仅局限于音乐音响符号自身要素特征所呈现的审美感受,还要结合相关文化符号体系来阐释音乐音响符号无法体现出来的涵意。如此,就不难理解那些洋溢在海顿四重奏中的乐观与热情,内蕴于莫扎特协奏曲中的超脱与灵性,彰显在贝多芬交响乐中的奋进与搏击,那种对立统一的戏剧性;也不难感受到勃拉姆斯交响曲的宏伟史诗性,柴可夫斯基交响音乐那种令人心弦震颤的抒情性,以及肖邦钢琴音乐中鲜明的民族精神等给予欣赏者的那种强大的震撼和深度的理性思考。

  而戏剧性情节的表现和发展则往往要借助标题及文学艺术等符号的阐释。例如,里姆斯基 - 科萨科夫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取材流传于阿拉伯民间的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一开始,作者就在总谱上介绍了故事背景:"苏丹王沙赫里亚尔深信女人是居心险恶和不忠诚的,就发誓决心要把自己每天娶的新娘次日处以死刑,然而王妃舍赫拉查达以一个生动离奇的故事引起了苏丹王的兴趣,于是她连讲了一千零一夜。最终使苏丹王放弃了他的残酷的誓言。"通过文化故事背景的限定,便使欣赏者对戏剧情节的理解有了指向性。

  又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基于我国古代民间的文学故事创作出来的,由于有了文学艺术符号的特定阐释基础,欣赏者对于乐曲的内容与情节的把握是比较清晰的。但在具体的情节表现和发展中,仍然借助了"草桥结拜"、"英台抗婚"、"楼台会"、"坟前化蝶"等逐步发展的标题,提示着戏剧情节的发展,使乐曲中音乐符号的意义更加明晰。

结 语

  无论什么样的艺术,其内容都需要通过形式才得到表现,音乐更是这样。音乐中的情感表现不是抽象的,而是和具体的音响融合在一起的。

  正如黄汉华所说:"实际上,任何一部音乐音响作品,无论是声乐的还是器乐的(标题的、无标题的),其音响符号的意义总是与它赖以产生和存在的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特定的文化阐释系统发生密切关系,即使最抽象的无标题音乐,其音响形式也不可能是纯粹形式的,在音响形式中总是蕴涵着自身之外的某种参照意义。"[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