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少儿舞蹈的教育与创作(第2页)

本文共计314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5.为了明天。

  美国舞蹈大师特德・肖恩说:“舞蹈教育是对人的全面教育。”少儿舞蹈还能培养孩子们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少儿,特别是当代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亲人的宠爱,在公众场合可能会有内向害羞、娇气任性的毛病。而舞蹈是当众表演的,这种艺术活动有着现场即时进行人际交流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舞蹈的外向特征,激发学生进行富有表情的表演。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孩子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精神。

在少儿舞蹈教育中,教师首先要做到以舞蹈的情感激发儿童的感情。

  正如《文心雕龙.知音》中所说那样:“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舞蹈亦然。舞者只有完全投入舞蹈当中,理解动作要领,对舞蹈的整体风格进行合理拿捏,把握分寸,揣摩角色特点,才能感染他人,这也是舞者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的集中体现。唐代学者孔颖达在《礼记・乐记》中载道:“是乐出于人而感人,犹如雨出于山,而还于山;火出于木,而还燔木。”古人认为,音乐和舞蹈都产于人的自身,却又反过来感染着人类,像雨水出自山林,却淋漓于山林;火烧自木头却反过来燃烧着木头一样。大千世界,风云变幻,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一切运动都在诱发着人的感知与美的追求。

其次,在少儿舞蹈教育中要注意眼睛的训练。

  眼睛作为身体器官的部分,其作用不只是作为了解外部世界的一个媒介,仅仅把外部的所有信息反射入大脑,更重要的是反映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因此,有“心灵窗户”之称。中国古典舞蹈中,有“一身的戏在脸上,一脸的戏在眼上”一说,舞蹈演员们十分讲究眼部的传神与内涵。他们把常人的“看”艺术化,通过眼睛表达七情六欲,向观众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若眼睛没任何内容,想必一个再优美的舞蹈动作,亦苍白如纸,难以吸引观众。《明心鉴》中说“凡作各种状态,必须用眼先行。昔人曰‘眼灵睛用力,面状心中生’”。京剧大师梅兰芳也说过:“……谁的脸上有表情,谁的脸上不会做戏。这中间的区别,就在眼睛的好坏……”

最后,少儿舞蹈教育中要注意表情的训练。

  作为一名观众,纵使无任何音乐,都可从舞者身上感受到舞者所表达的情感。而达到这种效果最直接的方式,是通过舞者的面部表情,直接感受其中感情。所谓“观其舞,看其功,查其色,鉴其貌。”舞者在舞蹈过程中,面部表情始终贯穿其中,是整个舞蹈艺术形象动作美感凝聚的焦点,舞者因此而根据舞蹈所表现的内容,进行春夏秋冬四季的面部表情更替。

  作为一名少儿舞蹈的教育及创作工作者,笔者认为:儿童舞蹈从创作规律和创作技法上与成人舞蹈创作有相通之处,但它却更难于成人舞蹈的创作,其主要原因在于儿童舞蹈的创作主体是成人。因此,受生理、心理、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社会的影响和制约,使成人与儿童的心理状态有着很大的差距,如何缩短这一差距,这就需要儿童舞蹈创作者熟悉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儿童情趣,爱好和生活习惯等,必须从“童心”出发并以舞蹈的艺术眼光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凝炼生活,直至完成自己的艺术创造。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儿童特点,受孩子们欢迎的好作品,达到教育儿童,并陶冶其情操的目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