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视域下翻译理论和实践融合的方式策略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477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2.2、二者均受到词汇影响
语言的表达非常有趣。一样的意思却能够用不同词汇来呈现,但具体采用哪个词汇要根据文本语境来定。特别是对汉语而言,其具有一音多意或一字多音多意的特征,可谓是十分“灵活”的语言。
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词汇的影响,继而产生一些矛盾。翻译理论的重点是译文要与原文贴合,但在实际应用中受到词汇的差异化影响,翻译词汇与原着词汇要实现完全吻合是无法做到的,甚至出现一定的矛盾冲突。因此,翻译理论与实践需要一个巧妙融合的契点,使得翻译出来的语言或文本得以更合理的呈现,其中包括对词汇、语言顺序等进行的合理搭配。这样既能将原作的风格保留下来,还能提高翻译作品的文学意义。如此,人们不仅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作品,还能够欣赏具有国别和文化差异的文学特色。
3、翻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策略
3.1、基于理论进行实践的方式
基于翻译理论践行翻译实践的方式主要是在实践中运用翻译理论指导实际工作,促使翻译实践在生活、社会发展中得到良好的开展效果。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实际工作生活中要应用到翻译的内容,在需要翻译的内容基础上进行翻译理论和方法的认知,形成以理论为基础的翻译实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翻译存在于生活中各方面,无论是日常生活交流还是社会工作应用,翻译理论及其实际应用方法都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只有在了解了翻译理论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开展正确的翻译行为。这就需要我们对多种翻译理论知识有丰富的认知和理解,并能够在了解的基础上正确应用翻译理论,使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形成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另一方面,加强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丰富联系翻译实践的多样化方法。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将翻译理论套用在相适应的翻译内容或实际行为中,有助于提高翻译实践的正确率。翻译理论将翻译实践的具体行为、方式和规则等内容提炼出来,构成一套具备学习、指导的理论机制,使翻译行为有据可依,有法可循。
3.2、在实践应用中完善理论的方式
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相辅相成,翻译理论来源于翻译实践又指导翻译实践,同时翻译实践又会推动新的翻译理论出现。这就需要我们在翻译过程中,不断完善翻译理论体系,以此形成具有应用价值的翻译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之所以具有意义,在于其具有科学、合理的行为理论指导意义。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离不开实际应用对理论的丰富和推动作用,这是因为翻译理论缺乏实际应用价值则会容易形成纯翻译理论知识,进而降低了理论直接指导实践的作用。翻译理论若只是在理论层次上不断丰富多元化理论内容,而在实际应用中却没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就很难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得到不断的补充和完善,长此以往,就会被社会应用所淘汰。
因此,要积极通过翻译实践不断完善翻译理论体系,使翻译理论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中得到持续修正和提升。对此,一方面要注重积累翻译实践过程和结果,对翻译实践行为进行深度研究和分析,在相关理论和应用的结合基础上,对翻译理论进行创新思考。另一方面要在实际应用翻译的过程中,保持对新知识、新方法的学习和应用,使还在处于初期研究阶段或没有得到实证的翻译理论实现快速下沉,丰富翻译理论内容。此外,要注重实际应用中的深层次翻译。翻译理论在生活很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政治、医疗、经济等这些方面,实际翻译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译文的措辞和结构,还要注重其深层意义的表述。这就需要我们注重实际生活中应用翻译理论的语境变化及其所用词汇的实际含义。如“future”在英语中的一般语义是“未来”,但美国俚语中有“未婚妻”的意思;当将其放于经贸领域中,其又能被译成“信托机构、信托资金”等意思。因此,翻译实践必须考虑到具体的语言环境,对词汇或语言在不同的语境环境中的使用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以此增强翻译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在多元化、专业化的翻译实践中获得更多深层次的翻译理论,为完善理论体系做好基础。
3.3、以应用为基础形成的规律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