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呼兰河传》的艺术特色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454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格式例外的结构

  2.1 散文化的外在结构

  《呼兰河传》一书结构不同于寻常,格式例外的小说结构散发着无限的艺术魅力。浅显的看来,觉得《呼兰河传》不像一本小说,从结构上来说,《呼兰河传》一书不同于一般小说全篇叙述一整件事,结构紧凑,环环相扣,而是将全文分为七个章节,每个章节有独立的内容,故事的主人物也在不断的切换,似乎没有一条贯穿全书的线索。然而,换一个角度来看,《呼兰河传》作为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小说,它打破传统小说的结构的束缚,作者很大胆,采用了散文式的写法来写一部小说。散文化的结构将小说分为七个章节,每一章节都有着自己核心的叙述要点,整体上来说,小说结构相互独立,每一章节各成一家,零零散散的讲述着自己或者别人的故事,看似毫无关联,但是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正是由于作者大胆的尝试,不同于常人的小说结构,使得《呼兰河传》跳脱了传统小说的束缚,这才创造了这样一部独具特色的伟大巨作,散文化的结构特色,清新脱俗,让小说散发出无限的艺术魅力,历久弥新。

  2.2 基于情感的内在结构

  总的说来,《呼兰河传》的文章结构可以从两方面来探讨,外在结构和内在结构,散文化的结构特性可以称为《呼兰河传》的外在结构,而小说的内在结构则是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流动。《呼兰河传》是一部小说,讲述了作者生活的年代,生活的地方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可以算是作者的一部自传,作者以自身的情感基调出发,小说内在的结构就是围绕着作者的情感波动来展开。《呼兰河传》一书在尾声时有提到,小说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是一些关于童年的记忆,无法忘记,就在此怀念,更加证实了这是一部基于作者情感的小说。散文化的结构给小说增添了一份新意,让小说弥漫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围绕感情变化来叙述的内在结构,更是在小说锦上添花,给了文章鲜活的生命力,让文章中的每一个人物显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萧红创作《呼兰河传》一书的时候是寂寞的,因此,基于作者低落的情感基调,《呼兰河传》注定会受到作者内心情感的影响,散发出沉重的味道。再细细品读《呼兰河传》,作者对于每一个人物的塑造都带有着自身的情感色彩,对于父亲、有二伯、冯歪嘴子等等这些每一个人物都都搜索到作者的感情基调。小说中的风土人情就如作者的记忆,书里书外,讲述了一个真实的东北小镇的民俗风情。

3复杂独特的叙述视角

  3.1 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视觉的相互转换

  纵观全文,《呼兰河传》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但是仔细对比,我们会发现小说开篇的前两章,小说主要叙述了小镇的风土人情,四季更替等一些背景情况,采用的是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总的说来,《呼兰河传》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限制性视角和第三人称纵观全文视角叙述,两种叙述视角在小说中都有重要的作用。大范围上来说,前两章是第三人称视角,后面几章采取第一人称视角,但是详细的说来,在小说中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的界限并没有那么清晰,具体的叙述中通常会两种人称视角相互交叉,起到各自不同的作用,多种人称视角变化将故事叙述的更加详尽。小说中的第五章有一段叙述小团圆媳妇不幸遭遇的情节,虽然第五章主要采取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但是在具体的叙述中还是采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相互配合,交替使用。不同的人称视角叙述能够不仅不会混乱,反而让读者对小团圆媳妇的悲惨遭遇有深刻的了解,激起读者内心的怜悯之心,实现了小说的叙述目的,升华了主题。《呼兰河传》之所以能成为一部如此成功的小说,与作者独特的叙述视角是分不开的。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在小说中的灵活使用,不仅没有让小说显得混乱无章,反而凸显了每一个叙述要的,将作者叙述的目的更加清晰准确的传达给作者,有时同一件事从不同的人称视角来叙述,可以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触发到内心最真实的感觉。作者不同人称的灵活使用将小说推向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峰,独特的叙述视角是作者不同于其他作家的'高明之处。

  3.2 女童视觉与女性视觉混合使用

  《呼兰河传》除了采用不同的人称视角来叙述,在叙述的主角上,也有女童视角和女性视角两种不同的选择,女童视角和女性视角两种不同感觉的叙述角度有给小说添加了一份艺术魅力,独特的女童与女性视角交相使用让小说的艺术特色更加鲜明。首先,女童的叙述视角给人一种率真自然、天真烂漫的感觉,小说中有这样的句子:“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话,就开一个谎话,愿意结一个黄瓜就愿意结一个黄瓜”。这是典型的女童视觉的叙述手法,用一种天真俏皮的语气来叙述,将黄瓜赋予拟人化的色彩,显得极其率真自然,散发出小女孩清新可人的俏皮气息,让小说显得活灵活现,凸显了小说的艺术特色。其次,文中还采用了成年女性视觉的叙述手法,萧红作为上世纪30年代少有的伟大女作家,在她的作品中,除了《马伯乐》之外,几乎都散发着女权主义,《呼兰河传》自然也渗透了作者的女权主义,从女性视角来叙述也是小说的一大特色。在小说中,可以找到许多女性视角叙述的例子,比如在文中第二章第四节中,作者在描述庙里的塑像时就是典型的女性视角,文中说:温顺的就是老实的,老实的就是好欺负的,那就是告诉人们快来欺负她们吧。又如小说的第五章有一句一直重复的语句,“我家是荒凉的”,这也是很明显的女性视觉,只有女性视角来叙述才会出现这样的句子,将女性无家可归时的凄惨孤寂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纵观整篇小说,作者在叙述是采用女童视觉与女性视觉相互混合使用的方法,使得全文既率真自然,又充满了女权主义,两种视觉配合使用,使得文章不会单调统一,散发出艺术的魅力。独特的女童与女性视角配合使用,抒写出了《呼兰河传》这一部成功的小说,让东北边陲呼兰河备具特色的风土人情更加的深入人心。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