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谈高校大学生反校园文化现象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54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大学生反校园文化现象对策研究

  1、增强学生对主流文化的信念,让学生有明确的价值判断能力。

  为了让学生有明确的价值判断能力。我们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牢固确立主流文化信念的主导地位。在教育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从被动呆板的受教育过程中解放出来,注重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对学校主流文化的依赖感和认同感。引导学生对各种反文化要坚决予以抵制,并开展长期不懈的斗争。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学生的道德教育。在此过程中,可以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促进高等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利用强制方法和同化方法对学生倡导主旋律、树立崇高理想,克服反文化的消极影响。

  2、优化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凝聚力。

  在多维文化结构的社会,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承受力、抗干扰力和鉴别力。因此,在发展主流文化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学校不仅负责“教书”,更负责“育人”,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包括对他们课外生活的了解,切实尽到教育的责任。

  高等学校要高质量地完成传承文化培养人才,完成好自己的历史任务,必须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师在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上级的工作部署,他们是执行者、贯彻者,对于本单位的建设和发展,他们又是领导者。是学校与学生互相联系沟通、增进和谐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因此,教师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学校培养人才职能的发挥。教师只有不断培养、增强远见卓识把握全局的能力,只有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不断改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艺术性,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密切地结合起来,增进全方位育人的效果,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才能确保学校的和谐发展。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文化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始终坚持“和而不同”的姿态,坚持文化的多元共处,所以我们不要把学生求异、张扬、反叛看成洪水猛兽,责怪封堵。这是随着科技发展和物质丰富在全球化语境中出现的必然现象。是学生为了缓减压力、寻求补偿的心理需求。学校应该能够坦然对待,给以尊重和宽容。

  学校的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在制订校园文化制度的同时,也要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有自由发展的空间,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充分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同时,在开展各种学生的活动设计上,也应考虑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以满足学生需求的多样化。

  学校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组织者、指导者、支持者和配合者,可以为学生创造出各种登台亮相、展示自我的机会,如校园文化的团活动、文化艺术节和各种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都应该大力倡导。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因素,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使学生做到对不良文化因子具有免疫力、自我约束力。

  4、加强对学生的思想的疏导,免受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学校文化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教育发展的民主多元化和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给予学生发展以充分的营养。所以,将学校改造为文化的沃土和培养人性的场所,不是仅仅靠传授单面知识这么简单,然而,在我们的学校文化中还包含有世代传袭下来的一些不良传统对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如中国社会从古至今所流传的“学而优则仕”、“官本位”、“集权化管理”等病疾,使得学校文化在工业化社会所倡导的“标准化”和“实用化”的趋向中,充当了工具理性的助手,而使其本身所蕴涵的创造性和能动性被淹没[3]。新的时代要以时代精神来构建人的基本品质、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学校作为培养新人的主阵地,不仅要使学校的教育目标反映时代要求,而且要使学校文化中的各个层面也达到要求,使我们的教育成为对一个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才能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