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数学教学教育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23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四、创设美学情境,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英国哲学家罗素指出:“数学如果正确看它,很有趣。”作为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地挖掘数学学科中的美,让学生感到数学不枯燥、数学中有美,从而对数学中所蕴涵的'美产生兴趣,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维持长久的审美情趣、创新兴趣。现实生活中大量有关数学的图形,有的本身就是几何图形,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例如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让学生在欣赏“海上日出”美景的同时,感受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变化;讲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让学生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视频中获得“五环”旗的欣赏美感。同时,教师培养学生发现、创造美的过程,也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过程。

五、创设德育情境,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德育情境,潜移默化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能让学生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得到陶冶、爱国情感得到升华、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的信念更加坚定。中国是文明古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就有许多可挖掘的德育资源。如在《正多边形和圆》教学中,可介绍祖冲之从圆内接六边形边长的计算开始,一倍倍地增加圆内接多边形的边数,最后算出圆内接12288边形的边长,得出了圆周率的数值,这比欧洲得出同样结果要早1000多年。

  数学研究的对象充满了矛盾、运动和变化,数学知识规律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如代数基本运算中的加和减、乘和除、乘方和开方,它们既对立又统一。又如两圆圆心距的大小发生变化,可以引起质的变化,即两圆位置关系的变化,反映了量变到质变的规律。诸如此类的内容,只要我们注意挖掘,在数学中比比皆是。适当地以此创设教学情境,就能有效地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