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设计(精选12篇)(第15页)

本文共计2640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1)这一“更”字表明了王维已经劝了许多次,饮了很多杯。这都表明了什么?(板书:依依惜别)

  (2)这不是普通的一杯杯酒,这时一杯杯离别的酒,一杯杯友谊的酒,一杯杯祝福的酒,让我们来读这首诗,再读这首诗。

  (3)想象说话:同学们想象一下,两个老朋友喝了这么多的酒,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

  5、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其实,王维在送别元二的几年后就去世了,这一别是他与元二的永别,但他们的友情却万古长青,让我们再来吟诵这首诗吧。

  6、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

  1、出示高适的《别董大》

  (1)学生自读、指名读。

  (2)教师简单介绍诗意。

  (3)指导背诵。

  2、展示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交流自己收集的送别的诗。

  (2)个别汇报。

  六、小结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设计12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第七册20《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会写2个生字:舍、君。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设计特色:

  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通过读诗、唱诗,让学生在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反复诵读中,既读懂诗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从中感受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知诗人,解题,了解时代背景

  1、导入: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2、知诗人。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多少呢?交流。

  3、解题。请同学读读诗题,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解“使”?

  4、简介时代背景。

  知道元二为什么要去安西吗?王维知道老朋友要去那,特地从大老远长安赶来送他。多么深厚的友谊啊!我们一起再读读诗题。

  那么王维又是怎么送别朋友的呢?

  二、初读,读准音,读出节奏

  1、请大家,自由朗读《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要求仔仔细细地读上两遍,注意诗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们读正确。

  2、指名读,读准生字、多音字。

  3、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好诗歌的节奏,指名读,再指名读。

  4、全班读一读。听配乐朗读。

  5、那我们学着他的样子,再读读。

  6、小结。

  三、想象画面,领会诗意,体味别意

  过渡:刚才我们从题目中已经知道,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那么王维又是在哪儿送?什么时候送呢?请大家再默读这首诗,并读读课后注释,边读边思考。

  (一)学习前两句,领会诗意

  1、交流。读懂诗意,体会美景。

  在哪儿送呢?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些?什么时候送呢?

  你是从诗的哪几句知道的?指名读、再指名读。

  我们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那么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物呢?

  (1)雨:什么时候的雨?这雨大吗?为什么说是小雨?

  (2)客舍

  (3)柳树:什么样的柳树?

  那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2、指导朗读

  这样的渭城美吗?你喜欢吗?指名读、再指名读。再指名读。男女赛读。

  (二)品读后两句,体味别意《送元二使安西》

  过渡:多么美的渭城啊!可是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清晨,就是在这个如诗、如画的美景之间,诗人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他又是怎么送别友人的呢?我们读读后两句。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

  1、体会路途的艰辛

  读了这两句,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齐读。想想在酒席上,他们除了喝酒,还会干嘛?那么王维会说些什么呢?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