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文学翻译再创性叛逆论文(第3页)

本文共计408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四)个性化翻译。

  There could be no doubt that it had a very turn—upnose,much more like a snout than are alnose…译文:他那鼻子卷是卷得真高,不象个鼻子,到像个八戒……原文里snout的意思是“大鼻子”或“猪拱嘴”。赵先生使用归化的手法将其译为“八戒”,形象生动,令读者不由自主地想起《西游记》里那个可爱又可恨的猪八戒的鼻子。这种归化译法不仅充分地传达和再现了原文中的形象和神韵,而且加深了读者对原文的印象,启发了他们的想象。

  它对外国文学的译介、传播和接受具有积极的作用,虽然这种“叛逆”是有违翻译原则和标准的。创造性叛逆是文学翻译的一种策略,运用它必须符合两个条件:对原作的译介传播和接受有积极意义,对创新和丰富译入语的表达有促进作用;另外必须把握好一个“度”,过犹不及。切不可给讹译、错译、滥译等不负责任的错误的翻译一并戴上“创造性叛逆”的高帽子。创造性叛逆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拓展了翻译研究的内涵和外延,弥补了传统翻译研究的不足,促进了翻译学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赵元任先生的《阿丽思漫游奇景记》译本出版于八十多年前。那个时候还没有什么“创造性叛逆”之说,现在将其用作比照研究的对象和材料,旨在说明创造性叛逆从来就是文学翻译中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也是文学翻译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