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分析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16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三)创新作用
经济的繁荣,文化的丰富,对社会各个层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事业自然不可能例外,因此我国的基础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改革由原来的硬性要求的《教学大纲》变成了《课程标准》。在新课标中着重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而在我们音乐教育中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着重点。音乐所带来的轻松的氛围,为更好的想象和创造提供了空间和意境,使人思绪万千,徜徉在思维的海洋里,为更好地学习和创造提供了动力。
(四)情感作用
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当音乐欣赏者(学生们)与音乐创作者感情投合时,就会产生一种情感共鸣,由此学生才会对音乐中的感情真正的领悟,也因此音乐中所产生的情感作用才能得到发挥。这种情感作用使得学生们在自己的情感经历中得到丰富,为他们的成长注入营养良剂,从而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样对他们日后更好地步入社会是有益的。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必须深入挖掘音乐中所饱含的情感因素,这样才便于其发挥作用,对于中学生的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如何正确发挥音乐在中学教育中的具体作用
(一)确立音乐教育在中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
音乐在塑造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培育学生健全人格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音乐的神圣就在于让学生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长。音乐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自然中学教育中的音乐也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而创造出来并被选进中学音乐教育课本的,他们表达着学生的心声,蕴含着美好的寓意,促进了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对于学生的音乐教育是刻不容缓的,学校和有关部门必须加大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并对此做出相关举措,充分彰显音乐教育在中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
(二)注意加强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融合
素质教育一词对我们来说可以算的得上耳熟能详。近些年来,国家在教育方面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可谓是深入人心。而音乐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推行则是极为有利的,因此我们要加强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不过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盲目的结合,而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结合音乐教育的实际特点,勇于创新,稳定的将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并保证它们产生的效果可以持久稳定,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操和价值观。
(三)注重环境氛围的熏陶
音乐教育用它所特有的艺术美感,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有着净化的作用。而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则会给学生更美的享受和熏陶,所以我们必须使得音乐课成为一堂给人以美的殿堂。首先我们要创设一个美的环境,在音乐教室的布置上要具有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特点,给学生营造一种深厚的音乐氛围;其次我们要在音乐教材和教学的设计上添上美的“画面”,慢慢推进对学生的教育,从而激起学生的内在情感;最后让学生走进生活,用心感受音乐的美,体验音乐给人所透入的情感,促使学生与音乐中传达的情感产生共鸣。音乐随着历史的年轮不断地丰富发展,将音乐和中学教育有机的结合,可以使得学生们在文化和思想上得到提高。现在的社会需要综合能力强,素质全面的人才,因此在教育中我们不能再向以前那样过度的死板老套,而是应着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素质型人才。我们必须加大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得到全面、充分自由的发展,从而完成对学生的人格塑造,这是我们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培养素质型人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龙昱冰.浅谈民族音乐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意义[J].艺术教育,2016,(02):74-75.
[2]朱良挺.浅谈民族民间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J].音乐时空,2015,(09):154.
[3]王慧欣,张雅琳.浅谈音乐审美教育在普通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5,(07):128.
[4]李玲.浅析情感教育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