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舞蹈论文 > 正文

舞蹈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434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六)舞蹈教育有助于幼儿发现与创造美

  教育的最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去。而舞蹈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同样发挥着较大作用。在幼儿舞蹈教育中,涉及到对舞蹈动作的编排与教学,舞蹈动作可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拉近幼儿与舞蹈的距离,通过舞蹈创编,为幼儿展现出生活中的美,让幼儿对实际生活充满憧憬。如,一些用来表现幼儿帮助他人、热爱劳动的舞蹈动作,能在很大程度上鼓舞幼儿的一些日常行为,帮助幼儿发现与创造更多的美,并以此来不断充实自身。

三、舞蹈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一)通过舞蹈的多元化表现形式,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

  在幼儿舞蹈教育中,幼师需要结合幼儿的心理与生理特征进行教学。幼儿在对美的体验与感悟中,具备较为明显的情绪性与行动性。当幼儿对美有所领悟时,第一反应便是通过动作与表情传达出自身感受。如,播放音乐时,幼儿会不自觉地随着音乐节奏摇摆,乐曲节奏较欢快,幼儿的动作也较为欢快;乐曲节奏舒缓,幼儿的动作也逐渐缓和。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幼师忽视了幼儿的这一心理特征,公式化地进行舞蹈教学,在幼儿无法达到舞蹈动作规范标准时,单纯责备幼儿并其强制要求不断训练,而未考虑到转变教学方式,对幼儿的心理与生理上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甚至让幼儿对舞蹈教育滋生厌烦心理。而幼儿在情绪消沉的情况下,难以对美的事物产生较大感触,其审美情趣也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在舞蹈教育中,幼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征,确保幼儿在舞蹈学习中,始终保持乐观的情绪。作为幼儿舞蹈的编创者,在进行舞蹈创编时,必须了解幼儿的实际生活状况,清楚幼儿的思维方式、生理特征、情感世界及感兴趣的事物,在此基础上编排出与幼儿身心特征与实际生活相吻合的舞蹈作品,以确保作品能被幼儿理解与接受。而作为幼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也需灵活运用多种表述方式,从各方面为幼儿展现出舞蹈动作的要领,帮助幼儿快速掌握动作要领,以此来增强幼儿学习舞蹈的自信心。幼师在舞蹈教学中,还可结合幼儿好幻想、模仿性强、好奇心重等特点,设计一些具备较强模仿性质的舞蹈,如模仿动物代表性动作或经典童话故事情节,让舞蹈变得更加简单易懂。幼儿在对舞蹈动作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更容易激发其舞蹈学习热情,让幼儿全身心投入到舞蹈学习中去,充分感受舞蹈的魅力,进而获得审美情趣的提升。

  (二)利用舞蹈的丰富内涵,挖掘幼儿潜能

  舞蹈教育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教育,有助于开发幼儿的潜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舞蹈作品中包含丰富的舞蹈动作与情感内容,幼儿在舞蹈学习过程中,大脑与身体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幼儿感觉器官与神经系统的调节,使幼儿的大脑神经系统功能得到极大提升,身体各部位也变得更加协调。但是,幼儿的大脑神经还处于发育阶段,尚未完全成熟,其神经系统内的兴奋与抑制功能还无法达到均衡,致使幼儿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注意力分散、活泼好动、形体动作不协调、易疲劳等特点。因此,在进行幼儿舞蹈教育时,需结合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特征,适当安排舞蹈活动量,并以轻松、愉悦地方式进行舞蹈知识的传授,培养幼儿的舞蹈技能。同时,幼师还需最大限度丰富舞蹈教学形式与内容,在确保幼儿神经系统发育正常的前提下,提升幼儿对舞蹈学习的兴趣。

  (三)通过舞蹈的灵活性,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舞蹈是由多种多种元素汇聚而成,包含韵律、舞步、舞姿等。而舞蹈构成元素的不同,致使最终形成的舞蹈风格产生较大差异。在舞蹈的编创与表现过程中,存在较强的灵活性,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幼儿的创造能力,促进创造教育活动的开展。其中,通过舞蹈教育,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利用灵活多变的舞蹈形式与内容,让幼儿了解风格各异的舞蹈作品是通过对不同元素的灵活变换与组合而实现的,开阔幼儿在舞蹈学习中的思维,进而培养出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注重对幼儿创造力的锻炼,在幼儿拥有一定创造思维的基础上,通过实际动手能力的提升,增强幼儿的创造能力。如,在舞蹈教学中,幼师可鼓励与引导幼儿自己进行舞蹈创编,在给定舞蹈主题的情况下,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进行舞蹈动作编排。在舞蹈教学中,幼师应注意到幼儿的舞蹈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问题,以鼓励幼儿的舞蹈创作为主,对幼儿所创造出的舞蹈作品不可要求太过严格,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创造环境,让幼儿在舞蹈学习中劳逸结合,确保幼儿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历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