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麦田里的守望者》经久不衰的原因(第3页)
本文共计435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5 结语
霍尔顿彷徨、痛苦、无助,对这个世界有着种种苦恼,在面临人生道路的选择时消极反抗,不断逃避,最终精神崩溃。霍尔顿所生活的社会对其人生道路的失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缺乏家庭的关爱也是其无法成熟的重要因素。对于广大的青少年来说,经历种种困惑苦恼后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勇于面对现实,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逐步走向理性、成熟,以正确的视角来观察社会,步入社会,最终融入社会,回到社会的怀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给予我们的启发,是值得我们不断去思考的。当然,对于塞林格所坚持的人生价值观及其写作视角与写作手法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挖掘与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公昭.新编美国文学选读[M].西安大学出版社,2000.
[2]李宜燮,常耀信.美国文学选读[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
[3]王恩铭.当代美国社会与[M].上海出版社.1997.
[4]潘丽,张碧竹.战后美国青少年的心理历程——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的性格特征[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6,(2).
[5]罗世平.精神病症情结透视——论杰·戴·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6,(2).
[6]张欲晓.悬崖边上的人生困惑——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社会主题评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