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浅谈藏族逻辑文化的特征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495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一)早期的应成论式

  应成论式起源较早,一般认为它肇始于龙树。其后学,主要是佛护、月称一派把应成论式发扬光大。他们使用这种只破不立的'论证方式去驳斥他人的论点,即利用对方所肯定的理由来否定对方的主张。这是应成论式的特点之一。

  由于应成论式在反驳过程中能取得良好效果,被诸多佛教逻辑大家广泛介绍和采用,如陈那、法称等。但他们最终没有把应成论式定为正式论式,很可能是考虑到应成论式的破斥力量极易导致彻底怀疑主义的出现,从而影响佛家理论的传播。所以,古印度只产生了应成论式的萌芽。直至佛教入藏,应成论式才得到长足发展。

  (二)成熟期的应成论式

  应成论式正式成为佛教逻辑论式,应该在恰巴·曲桑之后、萨班之前这段时间内。萨班所著《正理藏论·为他比量品》对应成论式下了定义。但有人从史料中推测,《量论摄义》是应成论式确立下来的“最早论著”。

  萨班对应成论式的研究,集中在以下两点:第一,他对前人关于应成论式的分类进行评述;第二,他提出了自己关于应成论式的分类,并给真似应成论下了定义。萨班在列举了前人对应成论式的分类后,指出其中的混乱,并提出了自己对应成论式的划分:“自续之中亦同故,存在因无、遍违故,不容误难决定故;应成分四不应理。不成若分二真成,似应成式则成无,因此,遍成是错乱,故应成非十四种。”田他把应成论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真应成论式,一类是似应成论式。萨班给真应成论式下了定义:“通过说许立不许”田,就是以种所许因来成立敌所不许宗;他给似应成论式下的定义为:“说许却不立不许。”田也就是利用敌因却不能引生敌所不许宗者。在这两大分类下,萨班又把真应成论式分为二十种,似应成论式分为四种,分类极其细致精准。

  继萨班之后的格鲁派始祖宗喀巴·罗桑扎巴,对应成论式也有深入研究。宗喀巴在萨班基础上,把真应成论式分为“射理由”和“不射理由”。其中,“射理由”是指“出过破”,即直接驳斥对方的理由;“不射理由”是指“立量破”,即正面立一个与敌论对立的命题以达到破斥的目的。

  宗喀巴之后的藏传因明中影响较大的是普觉·强巴的《因明学启蒙》。此著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叙述小理路;第二部分是叙述中理路;第三部分是叙述大理路。第三部分专门研究了应成论式的内容。在普觉·强巴看来,三支论式、五支论式虽然是藏传因明的经典论式,但在论辩的实践过程中,应成论式的作用更大。

三、藏传因明应成论式的特点

  在藏传因明中,应成论式占据着绝对重要的地位,是藏传因明区别于汉传因明的主要特点之一。应成论式的特点表现在其形式方面,比如口头化与对净化的特点。常见的应成论式主要是典型论式、口头论式与对净论式。这些形式与西方逻辑学三段论有所不同,下文会进一步分析。

  (一)应成论式的典型论式

  应成论式中的“应成”意为“傲必将变成过失(必”,“应成论式”亦即“委婉出过论式”或“顺他显过论式”或“顺成反破论式”,属于“能破”的一种论式。应成论式不同于佛教逻辑中的五支论式、十支论式、三支论式与二支论式,其典型论式为:

  佛教逻辑中的五支论式包含有“宗”、“因”、“喻”、“合”、“结”,三支论式包含有“宗”、“因”、“喻”。从应成论式的典型论式可见,整个论式没有使用喻支。这有利于论式间的不间断连接,适合于口头对辩。

  (二)应成论式的口头论辩形式

  口头论辩应成论式是古代印度各教派、学派、学者间进行辩论时的常用论式。藏传佛教传承了这种辩净之风。在藏传佛教里,评价一位高僧一生在教理方面的作为时,一般会从“讲、辩、撰”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在最精美的藏传佛教绘画中,提婆大师的形象就是在口头辩论中准备拍掌问难的姿势,栩栩如生。而“在汉传佛教中,因明只是论辩的工具,属于小道”日。因此,汉传佛教对论辩的重视程度远不如藏传佛教。于是,以口头形式的论辩也就成了藏传佛教的一个特点,并且这种口头辩论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