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实践策略(第2页)

本文共计351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实践措施研究

  (一)参考企业预算管理工作,完善绩效编制工作

  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过程中,对于企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借鉴,很好的提高了其财务管理的实践性。单就预算绩效编制过程而言,参考企业预算管理相关内容开展工作,可以很好地完善绩效编制工作。这种借鉴过程,其实际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经验内容的借鉴。企业预算绩效管理的开展,是其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所以其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较多的实践经验。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编制中,合理借鉴这些实践经验对于编制工作有着很好地促进作用。第二、促进编制过程中市场性特点的引进。在单位预算绩效标准的编制中,市场性因素(如人力资源市场、资金管理市场等)的引进,是其传统预算管理工作的主要区别。在借鉴企业预算绩效标准与制度编制的过程中,利用其丰富的市场性管理因素开展绩效编制,可以很好地提高其整体工作效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注意的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企业间有着较大区别,所以在编制借鉴过程中必须围绕事业单位工作特点开展,保证绩效管理作用的发挥。

  (二)利用制度管理模式,提高绩效执行工作有效性

  为了保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单位内得到有效的执行,预算管理人员利用严格的制度管理模式开展了管理工作。在这一模式主要的制度内容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第一、保证制度的实践性特点。为了保证绩效管理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可行,其制度内部必须具有良好的实践性与可执行性特点。如在制度中避免出现“应该”、“大约”等不确定性的词语,或是在制度中出现内容相互矛盾的现象。第二、注意制度中的细节性问题。在绩效管理制度制定过程中,管理者必须注意管理中细节化内容的确定。如在绩效管理中,考核数据内容应由何人统计、上报程序以及对于数据四舍五入的要求等,都必须有明确的规定。第三、严格的监督制度。在绩效管理执行过程中,严格的监督制度是确保绩效管理执行的有力保障。无论是工作细节还是制度执行过程,制度的监督的开展都可以发挥出管理性作用。

  (三)结合新财务管理制度,提升考评机制实践内容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开展,是基于新财务制度执行基础上的一次财务改革工作。所以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结合新财务制度要求进行。在新财务制度中,实践性要求的提出是其与传统制度最大的区别。所以在绩效管理特别是绩效考核过程中,结合新制度要求提高考核中的实践性内容,是考核管理中的重要实践措施。其实践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结合新制度中的预算核算项目进行实践性考核。在新的财务制度中,预算管理中增加了较多的实践性核算内容。在考核中对于这些实践内容开展实地考察性考核,是提高考核考评实践因素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在考核过程中,需要提高一线财务工作者在考核人员中的比例,特别是熟悉新预算管理实务人员的加入,可以很好地提高考核工作实践性。

  (四)结合计算机技术发展,做好绩效考核信息技术研究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以为预算绩效管理质量提升提供技术支持作用。特别是在考核过程中,以下技术研究的开展是促进绩效管理质量提升的技术基础。首先,专业绩效核算软件的开发。在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中,预算管理人员应设立专业软件开发项目,以本单位预算管理实际情况为核心开展软件开发工作。专业软件的开发,是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其次,建立预算绩效管理网络。利用网络技术在单位内部建立预算绩效管理网络,在预算管理中自动提取、汇总、分析考核数据与信息,是提高预算管理技术含量的主要模式。但是,技术的开展只是提高预算绩效管理质量的辅助手段,实践因素考核作用才是预算管理顺利完成的基础。

三、结束语

  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在事业财务工作的开展,在实际工作中属于新型的财务管理工作。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事业单位预算以及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在未来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完善的绩效管理编制、提高绩效管理执行实效性、考评的实践性以及绩效管理技术的提升,都是提高预算绩效管理质量的实践措施。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