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会计电算化打开企业现代管理之门论文(第3页)
本文共计540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组织工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目标,主要是核算企业全部生产费用的支出,计算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为加强成本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由于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生产工艺、生产组织特点不同,为了保证成本核算的正确性,必须选用与各单位生产特点相适应的成本计算方法。1996年由财务部和微机资讯部开发编写了(生产成本)核算系统,为公司各部门提供了及时、正确的成本数据资料,为公司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生产成本》核算系统的基础上,根据管理需要,1997年由财务部和微机资讯部共同开发编写了《材料核算管理系统》、《经理查询(存货)系统》,并在公司全面试运行,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财务与仓库间帐帐、帐物相符(一分不差)的目的。在总结了经验后,1998年5月新版的《材料核算管理系统》在公司全面正式运行,公司在材料核算管理方面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1995年公司财务部和微机资讯部根据企业的实际核算情况,分别开发了《产品销售利润明细表》和《商品生产成本表》,加快了产品销售、产品生产成本数据的归集,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公司领导提供了决策信息,为我们财务部做好公司领导的生产、销售决策参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实行财务管理电算化的体会
我公司在电算化伊始,采用手工填制完记帐凭证后,再输入电脑中。由于这样的重复劳动,极易造成:
1、加大会计人员负担,产生抵触心理。
2、只凭证录人员接触电脑,其他会计人员不接触。
3、两次重复制单,容易产生误差。
因此,1996年公司会计电算网络化伊始,就彻底抛掉了手工填制记帐凭证,改为会计人员拿原始单据直接在电脑上填制记帐凭证,打印出来,粘贴附件(原始单据),然后分别记电脑帐和手工帐。这样,迫使大家普遍使用电脑,可以尽快提高电脑的操作能力,又减少了重复劳动,大家都体会到电算化的优越性,消除对电脑的“高科技恐惧症”。
通过几年来的电算化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
1、计算机的应用,领导重视是关键,领导重视管理,舍得在管理上投资,若不是领导的重视支持,就没有微机资讯部计算机网络中心的成立;但财务人员不努力,不能见成效发挥作用,也不可能得到领导的重视,所以,工作成效和领导重视是密不可分的。
2、开展电算化,好的管理软件,特别是好的财务软件是基础。从1991年的选择到现在,“用友”财务软件以稳定运行、功能强大赢得大家的好评,使我们少走了弯路。
3、开展电算化,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发展规划,要循序渐进,不能求快,如果只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忽略财务基础工作,电算化就会失去生命力。
4、会计电算化和会计基础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会计基础工作扎实的基础上,才能推行电算化,否则会造成严重结果,电算化工作反过来又促进会计基础工作,可使企业管理上一个新台阶。
5、实现电算化,应根据工作流程的改变而相应地设立不同的岗位,建立新的规章制度来进行内部控制。
6、推行电算化,要根据单位的发展状况和管理要求合理配置软、硬件设施。配置太低,无法适应软件的要求和运行好的软件,只有科学地配置,才能做到投资省收效高。我公司经过不断地更新,现在在一线部门(如财务部、经理室)使用的微机已由原来的386、486机全部更新为586微机,使运算的速度大大提高。
7、推行电算化,必须挑选、培养知识面广的人才,搞财会的要懂计算机,搞计算机的要横财务业务,否则半边把式是难以胜任此项工作的。另外,基层单位的操作人员必须懂得中文输入及懂得计算机的使用,操作人员的文化水平制约着电算化的开展。
几年来电算化的管理减轻了管理人员特别是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大大提高了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效率,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电算化的实施使企业管理和会计工作走向规范化,为公司今后参与国际合作、合资奠定了基础。公司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促使了会计职能的转变,使会计人员从算帐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参与经营和管理,使每一个会计人员都能从核算人员变为一名企业真正的管理者。实行会计电算化,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可以说电算化是打开企业现代管理之门的金钥匙。


实行会计电算化打开企业现代管理之门论文(第3页)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卷烟品牌营销渠道控制力研究经济学论文
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化学综述论文
企业利益关系群博弈理论研究
战略联盟理论研究综述
毕业生论文致谢词300字(通用23篇)
博士毕业论文致谢信范文
在职博士毕业论文致谢(精选6篇)
2017毕业论文致谢信致谢词范文
【推荐】毕业论文致谢词
简短实用的毕业论文致谢词
毕业论文致谢信600字(精选9篇)
ERP毕业论文致谢信范文
博士毕业论文致谢信欣赏
口语交际课题研究阶段性的工作总结
人文学科的重要性的英语作文
说唱形式下戏曲文学论文
接受美学理论指导下的儿童文学翻译探讨论文
谈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继承性特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