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美术学毕业论文 > 正文

新课程下乡镇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几点思考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20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当然,美术教育由于多种原因,不可避免地出现或遗留下许多阻碍美术教学的诸多客观因素。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实施新课程中,这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要改善这些状况是一个逐步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我们在这种不能一时解决的矛盾中寻找一些方法、尝试一些手段,逐步加以改善。针对以上几大矛盾,笔者在教学中也常常在思索、尝试,以期能提出些许建议,以便更好的改进课堂教学,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

  首先,针对寄宿的学生,我们应该在这种情况下给学生创造机会,创造一些走近生活,贴近生活的情境。这就需要教师的启发与指导,给学生提供一些机会,创造一些条件,尽可能使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方面得到一种综合体验。笔者在设计应用教学中,鉴于学生少有机会走出校门、寻找资料的情况,我们通过拍照、摄像等手段,把生活中的一些美的设计实物、图片记录下来,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我们还通过网络,搜寻国内外优秀的设计作品,给学生欣赏评述,开阔学生的眼界。从而给学生提供了开阔的思路,学生有了比较深的认识,作业质量也比较高。有时,遇到一些天气晴好的日子,拿一两节课到室外去写生,让他们感受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感受秋高气爽、成熟与收获的秋天,让优美的大自然成为美术教学的广阔的课堂。神奇的大自然会使他们心旷神怡,从而油然而生一种想描绘它的愿望。

  对于第二种矛盾,笔者认为它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矛盾。笔者也曾做过一些尝试。比如分学习小组。为了方便与教学的实际情况,有时以临桌同学为一小组,有时以前后桌同学和作,或者依据学生的成绩与其特长来分。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学生在这种固定座位的情况下,做到比较多的合作与交流。为了打破“静坐”的模式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之中,在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例如在上九年级的欣赏课《加莱义民》时,找几个同学现场秀一把:模仿雕塑中人物的造型,这样有了动感参与,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有些课,只好提前安排好学生,利用课间排好课桌,如把五六张课桌拼在一起,这样在一些手工制作课上大家便于分工与合作.比如在上到《策划一次校园活动》一课时.另外,在可能的情况下,把美术课堂移到室外,象写生、讨论等。但这种方式也只能偶而为之 。最好的办法是从以往的教室解脱出来,这就是需要一间专用的美术教室。当然我们不能奢望能象国外的一些美术教室,一切工具材料用品一应俱全。我们只是需要一个空一点、随意一点的场所。进入这个场所,学生感到它和别的教室不同。这里不是满教室的桌椅板凳,他应该是别致的、有韵味的,有较大的活动空间,这需要学校的支持。教师要做的是争取,建议学校配置专门的教室。对于客观条件的查资料难,也不是一个容易想出办法的难题。只有教师在课前多做一些准备,多找一些资料,以弥补学生这一块的不足。

  第三,兴趣大不过升学压力。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如此,我们只能从我们的每一堂课入手,遵循新课标中的愉悦原则进行教学。要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美术这门课,就必须帮助他们进行审美体验,让他们从中获得愉悦,充分体验艺术的乐趣,激发他们的艺术兴趣,在兴趣的驱使而非外在的压迫下自觉自愿地去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进而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这样其实才是真正的教育的真谛。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当然会碰到很多的矛盾和问题。文中提到的三个矛盾是笔者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最为突出的矛盾。笔者的办法也很有限,仅供同仁们参考,也希望你们能提出更多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郭声健. 《艺术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2][3]尹少淳.从T形结构理解美术教育.《中学美术教育》2003年4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