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美术欣赏教学与审美能力的培养论文(精选11篇)(第2页)

本文共计3310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生活变化,工业发展,科学进步引起人的审美观的变化,艺术情趣迥然。现在许多学生都沉浸在网络世界里,卡通动漫充斥脑海,让他们去喜欢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术作品很难,更甭提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神论”“韵论”了。美是客观对象的某种价值或吸引力,就其存在形式来说,它是包含或体现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能够引起人们特定情感反映的具体形象。感觉不到就无法去欣赏美,无视美的存在。审美观念的不断变化会支配对艺术的情趣爱好,但这并非是件坏事。花朵否定花蕾,果实取代花朵,这些形式彼此不同,互不相容,但它们的流动性却使之有机统一,构成整体生命。

  (三)文化素质和思想修养。知识可以影响我们看事物的方式,一切艺术困境的根源都在于我们对视觉世界的认识。忽视学生已有认知,一味追求“纯艺术”,是错误的倾向。注重学生自主体验是关键,这样才能有助于理解力的增强、知识的积累,审美能力也就逐步提高了。

  (四)生活体验与艺术实践。艺术家总是脱离不开生活的时代,由于地区和民族等文化差异,社会环境不同,生活体验不同,会出现审美观的不同,标准也不一样。个人艺术实践经验不同造成各个方面的不统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便是鲜明的例子。这给教学带来很多难以解决的困难,但美始终是存在的,经得起时间考验,正如罗丹所说:“伟大的艺术家,到处听见心灵回答他的心灵。”

  (五)艺术家与大众欣赏。艺术作品一旦成为审美对象,也就是得到欣赏,它就成为沟通创作者即美术家与欣赏者的桥梁。美术家通过艺术作品来表现思想感情,欣赏者通过艺术作品去了解美术家,即成对话关系。如果艺术作品不符合大众欣赏口味,那两者之间也就无法沟通,艺术家也努力通过艺术的形式让大众去了解他们心中的艺术,但两者之间肯定是有距离的,艺术是不等同于生活的。

三、坚持真善美统一的审美理想是艺术欣赏教学的宗旨

  艺术是人类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文化中的其他门类有着同等地位。人们期望从艺术欣赏中获得一种审美的愉悦,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鼓舞,不是压抑、消极颓废和血腥与暴力。艺术应该趋向于真善美,坚持以大美的原则进行教学,不迎合有悖美的标准的误导、诱惑,通过美术欣赏给予学生更多的审美陶冶,情感的滋养和崇高理想的精神鼓舞。

参考文献

  [1](英)贡布里希著《艺术发展史》,范景中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2]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江苏美术出版社, 1998.4

  [3](英)贡布里希著《艺术与幻觉》,周彦译,湖南人民出版社

  [4]《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

  美术欣赏教学与审美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2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在我国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通病就是实验设计由学校或教师统一制订,实验报告中将实验步骤逐一列出,仅仅是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空着留给学生来填写,因此很多学生都照本宣科,完全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将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填上,甚至有些学生没有得到所需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就抄袭其他同学的结果,实验也一样算是完成,如此一来,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实验,在实验过程最多只学会仪器的操作,而真正需要学生学得的创新能力却没有被激发。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1.教育体制的`改革

  中学物理实验课程得不到很好的重视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唯分数论。只有从根本上转变应试教育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对物理实验教学不重视的现象。

  2.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在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限定实验主题和器材,将学生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进行自行设计实验,或者是针对平时习题中需要学生解答的实验题目转变为探究性实验由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探究,这样不仅可激发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兴趣,也可通过实验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同时能避免实验报告上千篇一律的答案,让学生们知道实验结果不是预先就知道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