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工艺美术教育实践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27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3、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制作教学的分层化
:
现在我所教的学生的年龄段是预备年级和初一。预备年级的学生和初一年级的学生在动手能力上有很大的差异。预备年级的学生相对来说动手能力比较薄弱,对立体的空间的理解能力不够。对于预备年级的学生,我重新设计了灯笼的制作方法。用8K的卡纸横放,上下两端各剩下3厘米的距离,画好横线。中间位置画上1.5厘米间隔的竖线,总数20根。标好两线相夹的纸条的序号。挖除2、4、6、8、12、14、16、18标号的纸条,并把10和20沿下方横线处切断,其余单数序号的都留下。切去除标有序号外的多余的那块纸片,并把整张卡纸卷成筒状。1和20相接并固定纸筒。以最初上下3厘米处为折线,把纸条上下两端向外翻折出折痕。下拉10和20的纸条,让整个灯笼骨架的身高为18厘米时,用胶水固定10和20下端的纸条,这样只要粘好我设计好的瓜瓣状的纸,整个灯笼的大致外形就成功了。这种方法相对切筷子,搭骨架等的灯笼制作工序相对简单一点,预备年级的同学相对较容易掌握。所以我觉得在初中开展民间工艺美术教育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层,实现分层教学,每个年级虽然可能都是制作灯笼,但难易程度要有区分。根据学生所处年级段,同样的灯笼的形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我虽然没用灯笼这节课在初二,初三上过,但灯笼的样式和材料我也已经考虑清楚,初二可以教他们做一个较为简易的兔子灯或鱼灯,初三可以教学生们手牵式的兔子灯。材料可以网上购买碳纤维或玻璃钢材质的细杆。由于学校非常支持我的美术教育工作,所以材料不成问题。
4、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制作课程的民俗化
:
以上我只是着重用灯笼的制作来介绍我在民间工艺美术教育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当然民间工艺美术中可以挖掘起来带入课堂的内容有很多。我可以根据不同的民俗节时为学生介绍不同的工艺作品的制作。比如放寒假前可以为学生介绍窗花,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不同变化难易程度,让学生知道过年的传统。清明节可以为学生介绍风筝,端午节可以为学生介绍香囊的制作等。这样学生既了解了民间工艺美术的制作过程,又了解了我们国家的民俗文化,丰富了美术课堂,也能让学生感受节日的气氛。
5、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制作的个性化
:
我在进行民间美术教学中也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给学生自己创作的机会,当然也要降低难度。比如画脸谱时可以把印有五官的图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有一点可参考的材料。如果纯粹让学生自己画,学生的绘画能力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样就会让学生倍受打击。学生可以拷贝图案到自己的创作媒介(可能是一次性盘子或鹅卵石、鸡蛋等)上后,他们就可以是自由地创作,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张扬自己的个性。由以上方法我还可以让学生创作燕子风筝上的图案,给他们一个外轮廓,让他们自己创作。降低绘画难度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力,学生也很容易得到成功的喜悦。又如灯笼的制作,前面的四个步骤可以限定,但装饰与美化可以让学生发挥个性,可以是国画,也可以是剪纸,甚至用买来的彩色粘纸,只要他们装饰得漂亮,具有个性,没有什么不可以。
6、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制作习得知识的内化
:
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的种类繁多,有些也近乎失传。我也尽我所能从网上搜索图片和视频,自己先摸索着做,然后再移植到我的课堂上去。最近我在电视里看到有一个竹蜻蜓的平衡玩具,感觉不错。我想是否可以用卡纸直接剪,试了一下,成功了!我又在想怎样教给学生了。材料如何替换?过程如何实施?教哪个年级段的学生?还要我认真地探索和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