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董事会内部治理机制对财务困境的影响经济学论文(第3页)
本文共计469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上述分析表明:虽然增加董事会会议频率有助于加强对公司的治理,但并不能说明公司董事会会议频率越高,公司的业绩就越好。如果董事会会议流于形式,则会导致董事会运作效率降低。董事会会议频率高,可能发出的是有利和不利的两种信号,有利的方面是表明董事工作积极,公司治理结构良好,公司也将具有良好的业绩;不利的方面是表明公司已经出现财务困境的征兆,为解决公司面临的财务困境,而增加董事会开会的次数。此时,高频率的董事会会议次数,代表的是公司业绩在逐渐下滑。由于高频率的董事会会议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信号,因此不能单独根据董事会的会议次数,来判断公司的业绩状况如何。可见高频率的董事会会议并不代表公司会有好的业绩,更多的是公司已经出现财务困境的征兆。
四、结论
第一,完善董事会的功能,建立规模适度的董事会,提高董事会运作效率十分必要。我国的董事会规模与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有一定关系,但这并不是导致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严重因素,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规模相对合理,但平均数略超过国外学者研究所认为的最佳规模。我国《公司法》中虽然规定了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会人数应为5~19人,但通过观察很多公司治理失败的案例不难发现,大多数董事会规模大的公司,易存在沟通和内部人控制等问题。所以每个公司应该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确定合理的董事人数,提高董事会的运作效率。但如果董事会规模过小,董事会内部又缺乏懂得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的专业人士,在进行决策时不能充分吸收各种不同的建议,导致公司的经营风险增加。因此,董事会的规模应合理适度,这样才能使董事会内部有效地进行沟通,提高董事会运作效率,从而解决机制上的障碍,使董事会不被内部人所控制。
第二,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提高管理者持股比例,促进激励机制多元化。独立董事对于制约大股东的董事代表、保护中小股东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我国应从法律法规、企业组织制度安排、舆论宣传等方面提高独立董事的地位,使其更好地发挥治理作用。同时应加强对董事会的考核评价与激励,提高董事会会议质量,使董事会运作更有效率。逐步改变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管理者持股比例偏低的问题,加大董事和管理者激励力度,在传统的薪酬制度上增加股权激励,强化以期股、期权为主的长期激励方式,将不断促使董事和管理者为股东价值最大化而努力。
[本文系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社科基金项目(编号:SK200909)阶段性研究成果]


经济管理创新研究论文
化学分析仪器在环保水质检测方面的应用
分析化学在陶瓷原材料检测方面的应用及举例
秦腔的来源和发展
HACMP的历史和发展
象棋的变化和发展
试析我国内衣的发展趋势毕业论文
EDA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IP在EDA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中的意义
探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论文
EDA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电子采购的应用和发展
工程施工中材料价格风险的控制与管理论文
浅谈塑木材料在园林景观工程中的应用的论文
相变材料对轻质建筑室内热环境的改善论文
材料语言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材料成本优化研究论文
浅析影视动画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研究论文
高分子材料简历模板
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