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电视新闻节目差异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434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三、推行“主持人中心制”
1968年,cbs创办的电视新闻杂志《60分钟》,沃尔特.克朗凯特担任主持人,由于具有在报纸和通讯社工作的经历,他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把握能力和对重要新闻场合的控制能力极为出色,他要求的“编辑主管”的职务和实际权力得到上司的支持。自克朗凯特开始,晚间新闻的播音员成为“新闻主持人”,他们对新闻报道选题和制作过程的参与程度和决策作用越来越大,这是“主持人中心制”,或者明星主持人的早期阶段。1981年3月7日,丹·拉瑟作为克朗凯特的继任者担任《60分钟》的主持人,拉瑟成为cbs的“主持人中心制”的直接受益者:“拉瑟有权在cbs的新闻政策制定中发言;他可以直接部署新闻报道给记者;他有权要求和选择他认为需要的工作人员,拉瑟甚至列出一份新闻部一流摄像、灯光、录音、记者等工作人员的名单,这些人必须时刻准备听他调遣。”对于《60分钟》而言,主持人是整个节目的中心,整个节目的工作人员围绕主持人开展工作。“这意味着主持人是栏目制作群体中的中心人物,或者成为全权在握的总负责人;或者全面参与节目制作的全过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
相比较而言,我国对“主持人中心制”的观念要相对薄弱。不过近些年也开始初露端倪,一些电视台已逐渐推出以主持人为中心的新闻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面对面》、《中国周刊》、《高端访问》等。分析原因,内地电视新闻节目的“主持人中心制”发展比较缓慢,其中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首先是专业干部选任机制的制约。在我国,电视台对一个优秀新闻工作者的肯定,往往表现为对其提拔任用,由记者(编辑、主持人)升任为制作人、部主任。由于制作人、部主任有很多事物性的管理工作要做,他们难于兼任一线的业务工作,这就导致新闻一线缺乏优秀的资深主持人和记者,也就难于推行主持人中心制。其次是传统观念的制约。我国电视台的管理者认为,实行主持人中心制,就是让主持人担任制作人或者部主任,让他们拥有行政管理能力。实际上,一旦主持人负责过多的行政管理事物,部门的吃喝拉撒无所不管,“主持人中心制”就变得形同虚设,主持人无力全身心投入节目当中。
实际上,以上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出现,正是没有建立“主持人中心制”造成的,一旦切实运行这一制度,上述认识误区就会迎刃而解。建立“主持人中心制”,主持人就是节目的把关人,成为实际上的节目主编,他对节目的处置,对于编辑、记者的调度是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可以很好的解决权力分散造成的多头管理、多头决策的问题,避免节目运行中主持人“事事参与、事事请示”的矛盾,从而有利于营造节目组和谐有序的工作环境,团队更富于效率和战斗力。如果能够解决认识上的误区,在人才选任机制、节目运行管理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主持人中心制”的出现应该指日可待,而它的出现也必将引领我国电视新闻节目跃上一个新的高度。
四、 彰显“岁月的年轮”
美国著名的《纽约时报》曾如此评价《60分钟》的主要记者华莱士、莫利.塞弗和丹·拉瑟等:“他们有着已经是灰白的或正在变成灰白的头发,他们有因年龄而显得松弛的面部肌肉却充满对社会关注的神情,他们的特征是无数次的为采访而穿梭于世界各地、为迫在眉睫的截稿时间而忙碌......华莱士已经80多岁了还四处采访做节目,另一位主播莫利·塞弗也已经73岁,他对记者说:“我已经从业50年,年纪大了人确实会有脆弱感,不知道别人将怎样放弃你,但我同时有了很大的自由感,有个经验不一定正确,那就是我觉得过了一定的年龄别人会觉得你有智慧。”已经头发花白的他至今壮心不已,比起坐在演播室当主播,他更愿意去尘土飞扬的新闻一线报道新闻事件。《60分钟》的5位明星记者加上节目最后一个板块发表评论的安迪·隆尼,现在平均年龄接近70岁。唐·休伊特、迈克·华莱士和安迪·鲁尼都已80多岁。在这个团队里即使最年轻的“小伙子”斯蒂夫·克罗夫特也已年过半百。这些记者有着丰富的阅历和人生经验,无论是他们的提问还是评论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人们长期认为电视新闻节目缺乏深度的不足。正是有了这些经验丰富的记者和主持人,《60分钟》才有了越来越多的忠实观众,也为电视新闻市场开拓了一块更广阔的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