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音乐审美教育优秀论文

本文共计652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音乐审美教育优秀论文

第一篇:音乐是审美教育的传承

音乐审美教育优秀论文

  音乐是小学一门重要的艺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聆听和歌唱音乐,了解音乐的各种要素,感受音乐的节奏、情节和魅力,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成为音乐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创造者。长期以来,音乐课堂教学采用的是“教唱式”教学模式,老师按照学习歌词、歌谱、领唱、学生跟唱的套路照搬,学生围绕教师的指挥棒转。这种教学模式手段单一,缺乏艺术性和创造性,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教学方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1启发生动之想

  音乐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艺术。如果教师过于强调课堂纪律,过分重视知识的灌输,音乐就是去了本身的意义。只有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才能让孩子们心情愉悦,激发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反之,使学生感觉厌恶、压抑的音乐课,怎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呢?所以,教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注重语言的艺术,用快乐感染学生,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小学音乐教材大多选取一些轻松愉快的歌曲,配上色彩鲜艳的图片,每一首曲子都是视觉与听觉的盛宴,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单纯的以教会孩子唱一首歌为目的,更要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意境之美,培养审美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小鸟,请到这边来》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启发孩子们描述一下春天的景象,让孩子们感受春天的美。教学时,笔者先这样导入课题:“春天是一个五彩缤纷、百花齐放的季节,小朋友,你们说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用天真的童言诉说着自己眼中的春天。接着,笔者用多媒体播放春天的画面,轻松的音乐配着深情的朗诵:春天来了,春风轻轻的吹,山青了,树绿了,小草偷偷的探出小脑袋,柳树吐出了新芽,小鸟在枝头上唱着动听的歌,春姑娘把鲜花撒向大地。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景象映入学生的眼帘,他们被这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一边聆听着优美的旋律,一边欣赏着春天的美景,在这惬意的享受中很容易就学会了这首歌,真正体会到春天之美,音乐之美。

2欣赏音律之美

  古人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来形容音乐之美。一首优美的歌曲,能唤起人心灵深处的共鸣。小学音乐教材中选入的歌曲多姿多彩,有轻松欢快的,有抒情优美的,有悲伤愤怒的,有幽默诙谐的,各种各样的旋律通过多种乐器演奏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爱美是人之天性。音乐作品也是如此。例如,学习《蜗牛与黄鹂》,教师不用多余的言语,利用多媒体播放的一首歌曲,自然而然地就吸引了孩子们全部的注意,那悠扬婉转的旋律,轻松愉快的节奏,似乎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听完一遍后,孩子们强烈要求继续听,有的可以轻声跟着吟唱。

  由此可见,学生对于音乐有着自己的欣赏和鉴别,这种能够引起学生心灵感悟的音乐,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蜗牛与黄鹂》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扮演蜗牛、黄鹂、葡萄架等角色,进行演唱。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学生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活泼好动是小学生一个明显的特点。小学生也有着自己敏锐的感知力和丰富的联想力,而且特别爱自我表现,当听到一段欢乐的音乐时,大多数学生会不由自主的手舞足蹈起来。这是小学生不同于中学生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他们表达自己对音乐喜爱的最直接的方式。

  因此,在欣赏乐曲时,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适当地加入一些舞蹈动作,歌舞相伴,动静结合,更能激发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增加音乐的感染力。

3创造动听之声

  卖水果的情景,让学生通过歌曲体验叫卖的新鲜与乐趣。教师随时密切关注学生的状况,及时调整应对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热情。教师还可以组织歌唱比赛、合唱比赛或乐器演奏比赛,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创造优美动听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知欲望,鼓舞了学生们的士气,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阅读全文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