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前教育 > 正文

儿童自我赏识教育思考论文

本文共计312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儿童自我赏识教育思考论文

摘要:

赏识教育对于提高儿童的自信心,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教育者不仅要赏识儿童,还应教育儿童学会自我赏识。通过为儿童提供正确的榜样示范、创造和谐的家庭赏识氛围、儿童自我赏识与教育者的提醒相结合、指导儿童自我赏识的内容等途径使儿童认可自己,学会激励自己,最终实现全面的发展。

儿童自我赏识教育思考论文

关键词:

儿童;自我赏识;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赏识教育成为顺应时代潮流的一种相对于传统观念的教育模式,是符合人性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一教育理念可以应用在各年龄阶段的学生身上,特别是儿童,他们处于人生发展的最初阶段,更需要教育者的赏识和自我赏识,从而形成并发展良好的个性,发掘他们的潜能,自信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但现在很多教师和家长的观念虽然有所改变,不再一味地追求“严师出高徒”,明白儿童是需要鼓励的,但却片面理解赏识教育,仅把儿童作为赏识的对象,认为赏识孩子就是要夸孩子、奖励孩子,却忽视了儿童的主体性。儿童不仅是被赏识的对象,也是自我赏识的主体,他们可以自我认识、自我赏识。所以,作为教育者,要深刻了解赏识教育,在赏识孩子的同时,也能培养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学会自我赏识。即使没有别人的鼓励、夸奖,儿童也可以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有利于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心态,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促进个体的发展。

一、自我赏识的涵义

  (一)赏识与自我赏识

  赏识是一种生命的需要,其中“赏”有欣赏、认可的意思,“识”意为认识、了解。《现代汉语词典》中将“赏识”解释为:认识他人的才能,给予重视或赞扬。所谓赏识教育是指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认识并尊重儿童之间的差异性,正确地认识儿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儿童,对于儿童身上的优点及时地表扬和鼓励,从而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促进儿童的发展的教育手段。自我赏识的主体和客体是一致的,是指个体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优点或闪光点并能够及时地肯定或鼓励自己,从而激发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儿童的自我赏识就是儿童能够理解自己,接受自己,爱自己。要想得到别人的赏识和爱,儿童就要先学会欣赏自己、认识自己、理解自己、爱自己。

  (二)儿童自我赏识的本质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1]詹姆斯研究的结果表明,受到激励的学生的在能力方面会有所提高,克服种种困难,增强自信心。儿童不仅需要得到教育者的激励,也需要学会自我激励,儿童自我赏识的本质就是使儿童学会激励自己。

二、儿童自我赏识教育的作用

  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学前阶段,儿童由于认知能力水平低,经验不足,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往往依赖成人的指挥,很多事情自己不敢主动去做,怕做不好被别人笑话或被成人批评。通过儿童自我赏识教育,使儿童能够接纳自己、鼓励自己,从而自信地去探索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未知的事物,主动地适应新环境、主动地与他人交往。有利于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传统的儿童教育是针对儿童整体,对儿童的要求整齐划一,希望儿童能够根据老师或家长的要求做好每一件事,无法接受儿童的失败,特别是经常将儿童进行比较,这也会使儿童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觉得自己应该跟别人一样,什么事情都要做好。众所周知,儿童之间是由差异性的,我们应该让儿童明白,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能力都不同,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正是这些差异,使得他们有着不同的个性。有利于儿童的潜能的发掘和能力的充分发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至少有八种智力,每个人的智力发展是有差异的,儿童如果能够对自己的智力发展认可并鼓励自己,那么便能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掘,并且通过不断地努力使自己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