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5篇(第2页)
本文共计3193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7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二、利用概念图教学,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需要学生具备参与社会生活的探究能力与科学概念,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生物学概念是生物知识的基本元素,学生对于相关的生物学概念进行有效的掌握,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概念图为学生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并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处理。例如,在教学《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时,教师可以采取概念图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直观的了解所要学习的相关知识结构,为学生展示植物、人以及动物的结构与功能,让学生能清楚的掌握该节课的内容,教师也可以结合细胞的结构图为学生展现动物细胞的结构概念图,让学生在总体上对细胞的结构与组成进行有效的把握,再进一步为学生开展学习细胞核、细胞质以及细胞膜等的相关知识。以此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并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相关知识,提升生物科学素养。
三、利用概念图教学,提升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有效性
通过简单的机械训练与记忆所获取的知识非常容易被遗忘,因此在生物课堂的教学中,学生应该根据已获取的生物知识,通过自主学习生物知识的方法,能有效的`对相关知识进行理解。例如,在教授《人的消化与吸收》时,一组采取教师板书概念图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的形式,将消化系统中消化腺与消化道的所有器官排列出来,另一组采取学生自主构建概念图的形式将其列出。两种方法不仅能有利于学生记忆消化系统的组成结构,又让学生了解多种消化液流入小肠中,进而理解小肠是人体中消化的重要器官。在生物课堂中无论是通过教师的板书呈现概念图,还是学生自主完善概念图,都能使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有效的构建,通过将教材的知识转变为概念图的形式,能有效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培养学生掌握自行对生物的概念图进行构建。
综上所述,概念图作为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常出现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帮助学生将生物学概念进行知识的归纳与关联,实现学生在学习时的整体记忆性,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保存与记忆,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与发散性思维能力,在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的同时,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华仙.谈生物新课程中的模型及模型方法[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xx(04).
[2]刘恩山主编.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3]施佳虹.概念图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创新时代,20xx.09.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3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到来,以兴趣为内驱力的课堂教学也随之而来,这就要求广大一线教师告别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新角色发挥新作用。作为初中生物教师,我们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
初中生物;和谐课堂;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当今课堂教学中教师工作的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观念,逐渐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约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死板的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快乐学习的前提条件。只有教师善于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学生才能大胆想象,敢于质疑,自主探索,从而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反之,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一幅严肃的表情和严励的话语,学生望而生危,岂敢大胆质疑猜测呢?这样的氛围不但使课堂沉闷,而且给学生的思维能力套上了无形的枷锁。通过两种学习环境的对比,我们清析地发现了和谐民主的课堂才是学生理想的课堂。以近视的形成为例,讲到近视是因为物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看不清楚。有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视力形成要物像成在视网膜上才能刺激感光细胞产生信息,既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怎么能成像呢,怎么能刺激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呢?经过思索之后,我发现对于还没有学光学知识的学生来说,这个问题提得十分精彩,而这个问题难度很大,学生又是难以回答的,这时我乘机把前面讲视力的形成时做的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再给学生演示一下,如果我把成像的塑料板往前移一下或者往后移一下,塑料板上还是能成像的,但是像很模糊。也就是说,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是指清晰的像应该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而视网膜上留下的是一个模糊的像。经过这样的'解释,大家对近视的形成又有了更深的认识,提出的问题经过大家的交流合作后得以化解,提问的学生不仅自己获得新知,也使其他同学获得新知。很明显他是非常愉悦的,从而更加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其他学生的求知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