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医师医学科普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82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女医师有参与医学科普工作的经历,占调查人数的83.0%。在参与过医学科普工作的女医师中,24.2%的人甚至最近一年内参加过5次及以上。这说明,我国女医师参与医学科普工作的比例较高,参与次数较多,对于改善我国科普工作人员专业力量不足的状况,提升医学科普的工作效率和宣教质量意义重大。
态度是关于物体、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反映了一个对于某一对象的内心感受,人们会努力寻求态度和行为之间的一致性。本研究的结果也与态度理论相一致,即女医师对参与医学科普工作的态度越积极,就越会直接参与其中,而且参与的次数也会随之增多。其中对医学科普工作必要性、了解程度、责任感的认识对诱发其参与行为有重要作用;了解程度和参与意愿能显著提高女医师年参与医学科普活动的次数。移情-利他主义假设认为,人们之所以提供帮助是因为别人需要帮助,而帮助别人会让人感觉良好。
研究一方面表明,女医师的亲社会意识能有效激发女医师的参与行为,特别是当她们意识到参与医学科普工作能够扩展医学服务领域和同伪医学作斗争时更是如此,这与移情-利他主义假设基本一致;而另一方面,研究表明女医师的亲社会意识的强弱对她们的参与次数没有显著影响,这又与该假设并不完全一致。
这种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参与过医学科普工作的女医师们的`亲社会意识强弱程度比较趋近,导致了统计上的假阴性;二是对参与次数多少和参加与否而言,两者的心理行为规律上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导致了影响因素上的不同。女医师对医学科普工作中消极因素的认知评价,基本上对参与行为和参与次数的影响呈现负面影响,工作繁忙、受邀医师水平低、受邀医师责任心弱影响了她们的参与行为,受邀医师责任心弱影响了她们的参与次数。
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科普氛围差对参与行为和参与次数的影响的系数完全相反,表现出了不同的规律。这可能是因为,当女医师意识到社会科普氛围差时,会激发她的亲社会动机,认为自己有责任改变当前的情况,从而促进了参与行为。
然而,当她们真正参与了医学科普活动中,如果确定发现社会科普氛围差,自己无法从中得到积极反馈、体验不到“感觉良好”时,则会减弱其参与动机,减少参与次数。这也进一步说明参与次数多少和参加行为在心理行为规律上并不完全一致。
综上所述,从亲社会行为视角对女医师参与医学科普工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能够提高对该亲社会行为内在社会心理规律的把握,更好地为吸引女医师参与其中,提高医学科普质量。然而,本研究是只对特定人群,对特定行为的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结论的外部效度有限,其中的内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