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从语言心理学角度浅析二外听力教学

本文共计217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从语言心理学角度浅析二外听力教学

摘要:

本文从语言心理学的角度对二外听力过程进行了科学分析,在听力教学“三阶段”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二外听力教学的具体方法。

从语言心理学角度浅析二外听力教学

关键词:语言心理学;听力教学

  听力理解能力,作为一种交际能力,是认知反应的第一步,是口语表达必要的先决条件,在外语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听力理解能力包括语音学听觉、长时记忆短时记忆、推理能力、释义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等多个不同的方面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对教师要求很高。本文从语言心理学的视角来揭示听力理解的过程,对三阶段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并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实施策略。

一、外语听力理解的语言心理学基本理论

  理解不是简单的接受活动,只有当学习者有能力辨别词,通过背景找到词和能够领会话语,才认为达到了理解。根据语言心理学观点,处理说话内容过程分为两个个重要的层次:首先是低层次,也被称为语音层次,即由耳朵实施的声波的变化,学习者将记忆中储存的音与听到的元素建立联系;然后是高层次,是由神经系统控制的心理操作,是音波到意义的转化。

  在母语和外语中,这种复杂处理是不同的。其一、在外语中言语理解的障碍和对于母语言语理解的障碍是不同的。为了进入另外一种语言的意义中,处理的时间和所有过程的步骤是不同于母语的。其二、理解是在感觉器官和意识器官之间建立一座桥。学习者为了达到理解的目的,同时进行了两个过程。一是由高到低的过程,在第一时间,听者将注意力集中在背景,情境,听者处理一些已经懂得的信息;二是由低到高的过程,听者调动所有的能力为了破译语言学的编码,然后过渡到语境。

  影响理解的质量主要有两种因素:第一、一些学习者个人的因素,比如智力,记忆力,注意力等;第二,一些与声音信息有关的因素,如节奏,语调,持续时间,难易程度。因此听力理解被看作是说话和听话之间的相互作用。当今的外语教学实践认为不能只从口语方面表现出学习者已经理解的或者已经学过的知识,使听说能力协调发展,最重要的是提高听力理解质量和关注发现学习者听的过程。在听的时候,学习者花费主要的时间去处理语言学的信息和新的语义学信息。

二、外语听力理解教学的关键因素分析

  听力理解的教学呈现巨大的复杂性由于听说之间存在不对等性。听和说两种能力是紧密联系的,但是对于仍在学习外语的说话者和已经掌握外语或者母语说话者之间,方式大不相同。对于母语或者已经掌握外语的说话者,听说两种能力差距不明显。相反,对于还在学习状况下的说话者,听说能力的不一致性是巨大的,理解多于他们所能表达的。

  在听力理解中,学习者除了需要理解语言学的因素外,同时需要理解背景元素(比如姿势,地点,对话环境)、目的元素(如意图,行动)和超语言学元素(如语气,语调)等。因此在听力理解中,背景对于含义的建立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相反,口语能力可以通过语言,语音获得发展。在口语表达中背景也可以使一些东西更容易,但是,语言学的知识在口语能力中还是占主要地位。

  外语听和说、接受和表达是紧密联系的。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是渐近推进。从听的理解开始,慢慢地,运用新的语言学元素,越来越复杂的方式组织说话。最终,学习者达到完全自如交流。

三、二外听力教学的方法创新

  以上提及的听力材料处理的三个步骤和教育学家Rost提出的听力理解分割的三个时间段统一起来,建立了听力训练三个必不可少的阶段:听前阶段,听时阶段,听后时段。“三阶段”的教学模式已经被运用于外语的听力训练中,但是实际操作时却陷入了放音-做题-对答案的刻板教学模式,严重偏离了初衷和本意,因此本文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实施手段。

  首先,听前阶段是信息理解的第一步,学习者为了组成一些对于准备听的材料内容运用个人领域已经掌握的知识是很有用的。在这个阶段,教师最主要的是引导学生的注意力朝向一些重要元素――听前阶段是介绍新单词的时机,对于理解必不可少的工具,可以通过下定义,给出翻译,借助于释义。另外,关键词的介绍和说话的声音形式都要服务于语义学的定位,能允许更有效的方式对于文章意义的预测和抓住整体的含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