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的特点与作用(第2页)
本文共计316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4、卷腕
拿腕法之一。当被对方用掌推或抓握胸或肩部时,迅即封抓住其来手,四指用力扣握住其小指侧向内翻转。同时,以掌根用力按压
5、扣腕
拿腕法之。一手抓握住对手拇指侧外翻,随即另·手抓握住小指侧,使其手心向上。尔后用力向前扣压,形成手腕内扣与小臂对折。
6
拿腕法之一。当胸部被对方以掌攻击时,迅即用双手分别抓握住对方的拇指和小指两侧,使其掌心朝前。尔后用力折压掌背底部。同时,用力前推对手掌指,使之形成掌与小臂背向对折。
7、缠腕
拿腕法之一。对手用右手抓握住我右手腕时,我以左手封扣住其腕部,随后右手向小指一侧做缠腕动作,用力切压其腕关节使之处于被动状态。
8、背腕
拿腕法之一。当对方用右手抓握住我左手腕时,我用力屈臂内旋,尔后以右手抓握圭」扣住其手,使小臂内侧朝上。同时,用力向前顶肘,使之形成腕与臂背向对折。
9、提腕
拿腕法之一。一手抓握住对方手背部,以拇指和食、中指卡控住其手根两侧,用力卜提,下折压腕关节,形成手与臂对折。
种类
传统
中国传统武术融中国传统文化、养生方法和技击攻防于一体,在养生、健身功效上有着独特的效果,亦是国粹文化的传承载体。城市在职人群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最适合以传统武术来调节身心。在2016年10月25日颁布实施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一直根植于民间的中华传统体育得到了国家战略的重视。
套路
《竞技武术套路动作库》是对传统经典武术动作的总结和传承,统一规范了武术动作技术方法,确定了动作技术标准,突出了武术技击本质,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符号。
散打
职业比赛是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市场化运作,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举办的,竞技水平较高的各级各类商业性武术散打赛事。
表演艺术,在电影未出现之前,主要是以舞台戏剧形式呈现。中国戏剧的前身是中国戏曲,历史上最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宋刘埙(1240-1319)继而便到了元(1271年—1368年)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和明魏良辅《南词引正》。
因为戏曲、戏剧在民间中广泛传播,而具有杀伤性的武术一直属于皇室贵胄或隐市山人(潜身于山林,隐迹于市井的人)隐而不全之技,虽然民间亦有身怀绝技,武功高强的习武者,然而有清规戒律在身(传武须传有德之人,不可在市井之中显露武功),所以民间难得以窥真武(全貌);及至后来电影艺术对“中国武术”的广泛传扬,让套路、表演类的“武术”在一般人当中产生了先入为主的印象,导致现代人对中国武术的概念被表演化、套路化。
但在民间,一直有修习中国传统武术的群体,仍然秉持其不献演、不竞技的传统操守,内敛恭肃,在民间潜心研习中国武术。
武术
以表演来展示的“武术”,是舞术,无法展示出武术真正的实战作用与效果;竞技,是瞬间艺术,以竞技方式所展示的武术,形而下、不能体现武术的杀伤性所带来的震慑力;形而上、不能体现武术对修习者精气神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若以舞术效果和竞技结果、去衡量武术的效果,是落入了错误的桎梏里面,没法了解到真正的中国武术。
表演与竞技、体育等,是近代对武术的曲解。当我们以表演、竞技、体育等来衡量我们的武术,其实,是以我们非常有限的几十年、上百年的“知识认知”,来定义我们沉淀进化亿万年而得的身体的使用价值,是非常局限、甚至是自我贬损的、摧毁的。
中国武术,伴随中华文明4000多年流传至今,是捍卫我族文明迄今屹立不倒的、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不可割裂。它将引导我族携中国文化带领世界人民走向精神与物质并存的高度文明,是我国以文化崛起、文明治国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