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图书资料分类标引质量管理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37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3图书资料分类标引的质量管理办法
(1)执行严格的分类编号标准
在进行图书资料的分类标引工作中,图书工作人员需要避免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来对图书资料进行标注,而为了更好地避免出现这种现象,需要图书资料分类人员在对图书进行分类的过程中制定一定的分类编号标准。这个标准对于图书分类人员的工作具有导向作用,同时有助于规范图书分类人员的工作。图书馆可以制定一些具有特色的条例,如图书馆独具特色的分类法、各类文献资料的分类标引方法以及各学科文献分类标引方法等。
(2)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
建立一套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能够帮助图书馆消除在服务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信息部协调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效率。这种信息沟通机制需要在图书馆以及上级管理部门之间打造一个连带性质的信息系统,在信息发布后及时通过网络在各个部门之间进行传达与通知,以此来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3)提高图书分类管理人员的稳定性
在将信息化监督管理工作有效化之后,还需要提高图书分类管理人员的稳定性。图书资料分类标引工作离不开工作人员对于图书分类工作的不断探索。因此分类人员基于本图书馆进行专业理论学习之后,要将理论与实践工作结合起来,最终在分类标引的实际工作中实现专业理论与实践工作的紧密结合,以此来充实图书分类管理人员自身的经验,提高工作质量。
4结语
本文从图书资料分类标引工作概述出发,在图书资料分类标引工作现状研究基础上提出图书资料分类标引的质量管理办法,以期做到执行严格的分类编号标准、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提高图书分类管理人员的稳定性,来提高我国目前图书资料分类标引工作的质量,以此为读者提供一个便捷的信息检索环境,提高图书馆工作的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