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的教育论文
本文共计366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的教育论文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热切地呼唤着素质教育,热情地渴望着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现实这一目标的基础离不开学习阅读的理解能力,阅读将成为人终生的必修课。经过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中学文学鉴赏教学中,要进一步明确文学的鉴赏目标,树立创新教育思想,加强课外阅读指导,重视语言文化积累。要鼓励学生去阅读,去鉴赏,认真理解原著主题,掌握分析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构思写作,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一、明确文学鉴赏目标,树立创新教育思想
在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中学语文课要加强文学鉴赏教育,语文教师要积极启发学生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因此开设文学鉴赏课目标十分明确,能加快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步伐,增强文学教育的审美意识,提高中学生的形象思维水平,发展个性特长,发挥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感悟文学具有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
长期以来,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外阅读不受师生重视,教师只停留在口头上讲,学生只把课外阅读当作消磨时光的娱乐。既无目标要求,也没有量化要求和评价手段,处在放任自流的状态。学生读多读少一个样,读好读差无标准。不少在贫困山区文化落后地区长大的学生阅读少,文学知识贫乏,文学鉴赏能力较差,尤其是与自然人为景观隔阂较大,加上单纯枯燥乏味的生活,无法从思想情感和生活体验等方面去理解中心和人物形象,体会多姿多彩的人生。所以开设文学鉴赏课,可以拓展语文教育研究性学习的新天地,让学生在文学辽阔的蓝天上自由飞翔,其乐无穷。因为大多数文学形象具体可感,栩栩如生,并以情感人,为中学生所喜闻乐见,为上好文学鉴赏课创造了良好的研究条件,营造了很好的语文教育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广泛兴趣和求知欲望,也就形成了生动活泼,积极参与,勇于探索的语文教育的可喜局面。
二、加强课外阅读指导,重视语言文化积累
加强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是语文教育的古老话题,也是优化语文教学效果的有力措施。语文教师的阅读指导必须讲究科学性,注重生活体验的积累,注重中华民族文化精华的积累,强化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凝聚功能,努力提高人为素养。当代教育反馈的综合信息表明,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本民族文化经典教育,注重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精神,并以民族传统文化为骄傲,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深情,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并收到了显著的成效。因此,课外阅读指导要以突出中华民族的优秀精品为主题,例如《唐诗三百首》、《宋词》和明清小说等经典。又例如外国文学精品:《老人与海》、《巴黎圣母院》、《茶花女》和《永别了,武器》等。语文教师必须精心指导,提出研究性阅读目标,明确具体要求,量化阅读内容和讲授鉴赏方法,切实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分析水平。
在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教科书都强调要加大课外阅读力度,重视学生的语言文化积累。学生语言文化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实践过程,需要有恒心和毅力,切忌急功近利地浮躁心态。要运用教科书精读方面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去独立阅读和思考,举一反三,形成知识迁移能力,有益于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增强文学素养,提高鉴赏水平。
古典诗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多姿多彩的奇葩。它具有意向美、形式美、语言美、含蓄美和音乐美的鲜明特征,艺术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这正需要学生有目标有计划的阅读,用心灵去感悟,用手去摘录名言、警句,用脑去思考品味,去撰写读书笔记,去研究自己感悟的人生哲理,体验真善美的永恒魅力。
三、鼓励学生学会阅读,认真理解原著主题
为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文学教育的育人功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原著,学会自己理解作品,学会自己领会主旨,力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而不受别人的束缚与干扰,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这一举措是针对一部分学生不喜欢看名著原著,懒于动脑思考,过分依赖教师分析而采取的有效举措。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科学的创新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