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安全管理毕业论文 > 正文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安全自动装置的几个问题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74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现有站内VQC实现方式基本有3种:后台软件VQC、主控单元网络VQC、独立硬件的VQC。

  后台软件VQC:将控制策略全部放在后台监控主机中,通过间隔层的测控单元获取数据,微机中VQC软件根据实时数据判断并发控制命令,由相应测控单元执行。优点是人机界面友好,方便调试和维护。

  主控单元网络VQC系统:将控制核心下放到间隔层,由单独的CPU完成,但其IO的输入输出仍由间隔层IO测控模块完成。优点网络数据的得到更直接了一层,闭锁的速度较第一种方式快了一些。但界面一般较差,维护和设置不会太轻松。

  独立硬件VQC系统:不依赖其他装置,本身溶输入输出与策略判断为一体。好处是闭锁的速度最快,从闭锁的角度讲可靠性最高。但问题是需要重复铺设大量的电缆,信号重复采集。

  现在的问题是:用户选择时,既觉得独立硬件的VQC系统造价高、多拉电缆,又担心网络型VQC产品的可靠性:VQC对对闭锁的速度要求高。网络型VQC的问题是,当发出控制出口命令后,这时发生可主变保护或电容器保护动作等需闭锁的情况,无法弥补这个时间差。

  换一个思路思考:把控制策略放在PC机中,而把闭锁策略放在相应的测控单元中。即后台控制+闭锁,间隔层闭锁。通过软PLC功能将需要的闭锁条件输入IO装置中,对后台发来的控制命令不是即刻执行,而是通过自身的闭锁逻辑检查,出口条件满足才能出口,这样既保证了实时的闭锁速度,又保证了后台策略的丰富。

  对于以上三种方式是对电站内实现VQC的方法,但实际应用过程中有的局内不使站内单独VQC系统,因它是在站内单独的调节,往往满足不了系统要求,存在一定弊端,常使用系统综合电压无功自动调节,在调度自动化端实现,来调节整个系统的无功优化组合。

  2.2 运行方式的自动识别

  变电站运行方式会随着负荷和设备状况调整,这样就要求VQC要自适应跟随运行方式的改变,作出不同的控制策略。对不同的变压器组数、不同的一次接线方式,由母联、分段、桥开关、变压器的组合可以有多种接线方式,不同方式控制策略是不同的,这里面有一个模式识别的问题。

  本文提出的识别方法不仅应包括母联、分段等的辅助接点的开入量;还包括母联、分段上的电流、相角等交流量。

  2.3 全网无功电压控制

  无功调控从本质上说是个全网的问题,而不是变电站的问题。建立在破坏网中其他部分无功基础上的本站平衡并不正确。无功电压控制追求的应该是全网的最优解,而不是某个站的最优解。各自为政的VQC调节,会造成多次调节或同时调节。在通信可靠保证的前提下,应该配合将全网VQC作在地、县调度自动系统中,即节省投资,又符合电网实际情况。

3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

  3.1 可编程PLC功能的应用

  由于备自投方式较多,不可能每种情况作一种装置,这就要采用相同硬件基础上的软件PLC功能:通过装置内嵌的PLC解释软件解释由外部对自投逻辑的重新编排,现场可设置

  3.2 厂用电快速备自投

  在火电厂中具有大量大容量的厂用机械电动机的厂用电切换过程中,备投就是一个快速备自投的问题。在工作电源消失后,大容量的旋转机械使得母线上电压的衰减是个逐渐下降的过程,并不是立即消失。由于电动机群在惰性作用,残压的幅值和频率是变化的,备用电源投入中,也存在一个最佳合闸时机的问题。一般最佳投入时间为失电后第一次的30゜角差范围内,对装置来说快速的处理器DSP及快速出口继电器的选择就很重要了。在失去第一次快速备自投入的机会后,等待下一次合闸时机就又是同期的问题了。

4 小电流接地系统的接地选线

  100%的准确选线是个困扰多年的难题。常规的集中式的选线装置的问题是:1、多拉电缆;2、可能要改造CT;3、只引入零序电流,分析要素少,准确度低;4、不符合变电站自动化分布式的设计思想。将其做成分布式的应该会更好。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零序电流与零序电压的夹角方向没有明确的反向关系,较难检测;5次谐波方法又存在信号小、信噪比低,准确度差的问题。

  西门子公司提供了一种高灵敏接地保护的检测原理,可以借鉴。它的判断依据是零序有功和零序无功的方向及大小。其长处是充分利用了零序电压、零序电流的方向和幅值,利用不同形式的点积来分析问题。西门子在信号的处理、TA误差角的补偿等方面作了很多工作,来弥补一次系统信号弱的问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