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浅谈“材料力学性能”教学内容与过程评价的改革与实践论文

本文共计225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浅谈“材料力学性能”教学内容与过程评价的改革与实践论文

  材料力学性能课程中对于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训练占据较大比重,对学生综合应用素质的提升有重要意义。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材料力学性能课程及实验承担着带领学生认识工程概念、熟悉工程流程、掌握工程技术的重要责任。作为一门专业技能学科,材料力学性能的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升级、教学手段应用的多元化等都已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议题。

浅谈“材料力学性能”教学内容与过程评价的改革与实践论文

一、材料力学性能课程的教学现状

  传统的材料力学性能课程教学中,实验环节被视为理论传授的附属产物,以教师演示、学生验证为主要运作模式的材料力学性能课程实验无法实现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训练目标。倘若依旧沿用此种形式化的实验教学模式,不仅是教育资源的浪费,更会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训练、潜能的激发造成遏制。换言之,对材料力学性能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从普遍性维度看,当前材料力学性能课程中学生被动学习状态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在目前的材料力学性能课程中,实验环节的课程内容集中于基础力学实验,学生虽然拥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但却并未被给予动脑筋的探究空间。学生按照教师所讲的步骤机械式地完成力学性质实验操作,无法深刻理解力学性质实验的精髓内涵。与此同时,学生基于材料力学性能课程的工程技术能力与素养得不到有效培养与提升,学生由于个性化特点所可能萌发的创新火花也无滋生空间。可以说,若干年无大变化的材料力学性能课程顺序与内容削弱了这一专业学科的操作魅力。

  从教材时代性维度看,当前普遍使用的材料力学性能课程教材仍旧是初期的教材,其未能将近年来随现代化社会发展而发生的相关新颖知识予以添加、增补。教材内容的落后性与教学方式的传统化的双重负面效应,不利于学生对此学科学习热情的提高与培养。换言之,材料力学性能课程的教材内容在体系架构、内容前后顺序等方面的调整与优化,对于教学质量的改善有深刻意义。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当前的材料力学性能课程的教学现状问题集中于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落后性、教学依据与课程教材内容的陈旧性两方面。在对此议题的研究与实践中,这两方面内容需要引起相关人士的重视。

二、材料力学性能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发展建议

  (一)材料力学性能课程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将材料力学性能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大纲要求正确划分。

  以教材内容为标准将此课程的教学任务划分为基础理论教学、相关学科专题教学与实验技能训练教学三个主要模块。教师可选用目标教学法,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材料力学性能课程的内容进行重制与组合,在充分考虑班级学生特点及学生知识学习规律的前提下,设计符合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环节与课程模块。

  (二)改变材料力学性能课程的考试测验观念。虽然课改后学科教师对于考试内容的创新做出了探索与尝试,但受到应试教育的局限影响,现代教育理念在考试环节的渗透与表现力度仍需加强。传统教育模式环境中的材料力学性能考试内容设计中,普遍着眼于知识答题能力的测试,而忽视了学生创新发散思维能力的测试。为迎合新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与实践能力训练要求,材料力学性能课程的考试需要教师由重视理论知识传授转为重视创新思维培养,在教师的引导、带动下,要求学生的学习思想从应试转为研究。换言之,新形势下的课程考试设计需要将眼光从考试成绩上转移至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整体测评。改革后的材料力学性能课程的考试过程可以帮助并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潜能激发。

  (三)注重课程中的专题训练与考核,培养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综合能力,可以采取开放考试形式,检验学生利用教材所学知识在面对实际工程问题时的运用能力。不难看出,考试环节的改革与实践可以作为材料力学性能课程革新的重点环节,以此来敦促学生在课程内容学习阶段的自主探究、自主提问、自主解题。教师可以将生活实际问题引入专题训练与考核过程,要求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所能见到的工程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经过个人归纳与总结以研究报告或小论文形式予以提交。这一流程无形中锻炼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外的语言运用能力、资料搜集能力、知识点归纳能力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