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地理学毕业论文 > 正文

地理教学论文参考(第2页)

本文共计339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培育批判性思维,激发思维的求异性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曾提到“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时比较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我们没有很好地把握批判性思维这一理念。”批判性思维意味着作出合理、明智的判断。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要敢于对既成理论、方法作出理性分析,甚至敢于质疑“权威”,要对思维定势进行反思、剖析,培养思辨能力,避免人云亦云、拾人牙慧。例如,一提到“沙尘暴”,很多人都为之色变,认为它就是一种气象灾害,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教学中鼓励学生从图书馆、互联网上搜集信息,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发现,黄土高原“风成说”中沙尘是重要的物质条件;沙尘暴可以抵抗全球变暖;美丽的夏威夷岛的形成离不开沙尘暴等等。同学们开放了思路,极大地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提高。再如,河流上是否应该建设大型电站等水利工程?通过林地变成耕地能够解决粮食问题等等,对这类问题的反思、探讨都是培育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良好素材。

四、开展研究性学习,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传统教学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思维僵化,已不适应当前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多端思维,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应改变观念,即教师不再是知识的讲述者,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为学生提供翔实的资料或共享资源,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由学生自己来讲述地理现象、分析地理原理。通过问题探究、小组合作等学生活动展开教学,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彼此完善,最终得出结论。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设计成有层次的问题线索,通过读图、设疑等多种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不断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引导其进入“最近发展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地理知识作为载体,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培养能力”。如分析全球洋流分布规律时,先让学生观察世界洋流分布图,思考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洋流在不同纬度带如何分布?有什么共同之处?经过讨论学生可以自己绘制出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三大洋的洋流分布都在中低纬地区呈反气旋型环流,而在高纬地区则呈气旋型环流?引导学生与全球大气环流图对比,学生提出盛行风、大陆形状和地转偏向力是影响洋流分布的主要原因。有没有特例呢?这时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这样,在教学中学生处于一种“愤悱状态”,主动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地理教学中具有一定深度,启发性强,又符合学生思维的课题,如“厄尔尼诺给我国气候带来哪些影响”、“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等,教师都可以问题为支撑点组织研讨,推动学生不断探究,使学生获得自我教育,发展多种思维。此外,学生动手进行地理实验、地理教学具制作、课件设计;开展地理问题辩论;走出校门到天文馆、气象站、工厂、环保设施进行参观考察;就某一地理主题进行调查访问,如街头排挡对城市环境污染调查,旅游活动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研究等,都有助于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关心社会的情怀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激发创新思维活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地理教学永恒的话题。只有更新观念,深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乐于思考,善于采用合适的方法灵活地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才有可能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

  [1]《走进新课程》丛书编委会.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7

  [2]韦志榕.继承发展创新———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简介[J].试教通讯,2004,4:4~1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