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云音乐的社交生态格局构建分析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417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2.网易云音乐的社交生态格局。一是强化关系链,建立个人社交资本。有学者将社交媒体中的分散化个体网络关系分为四种类型:熟人关系圈、业缘关系圈、名人明星圈、公共组织圈。融入“社交”理念的网易云音乐通过上述途径打造了基于熟人、名人明星、业缘三者之间的关系链,以音乐为桥梁,搭建出自己的网络关系图谱。
网易云音乐的关系链建立,主要通过两个入口:基于强关系的“好友”功能和基于LBS的“附近”功能。“好友”中,用户与之建立关系的对象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手机通讯录、微信好友、易信好友,此外,还有明星用户和音乐达人,用户可关注或邀请与自己有强关系的人;而通过“附近”的人,则可以发现与自己有着相同音乐爱好的陌生人,从弱关系层面建立自己的好友圈。当用户的听歌次数和听歌量达到一定数量后,可被评为“音乐达人”,并且可以与关注自己的粉丝进行互动等。无论是强关系还是弱关系,用户都可随时加关注,进行密切的互动,通过转发、评论、点赞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共鸣、态度和感受。如此,使得强关系更强,弱关系强化,还可集聚粉丝和好友,建立人脉资源,打造自己的社交资本,获得自信和情感满足。
二是打造情感窗口,强化互动参与。被称为“第六媒体”的手机进一步终结了单向传播的信息传递模式,建立起跨越时空的信息接收和反馈机制。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中应运而生的网易云音乐,注入了“音乐社交”的理念,结合手机这一便捷、即时、互动为主要特点的载体,为用户提供了互动的平台和交流的可能。
在网易云音乐的社交生态中,“互动”这一属性主要通过“动态”和“评论”两大功能来完成。音乐是相对专业和标准化的情感表达载体,创造音乐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门槛,对于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普通用户来说比较困难。打造音乐社交,如何发挥普通用户的创造力、调动其积极性是一个核心的问题。基于大量用户调研后,网易云音乐找到了这一切入点,即“发现很多用户在听歌时会产生很多情感,且这些产生的情感非常需要释放和传递”.基于此,网易云音乐开发了“动态”这一功能。在这一板块,用户可以分享歌曲,并配以图片和文字来表达情感,其他用户则可以对发出的音乐进行点赞、评论和转发。如此,在动态这一板块里,用户的情感表达和UGC都得以实现,同时,用户间出形成了互动关系,这无疑是对“音乐社交”这一理念的最好阐释。
此外,用户还可通过歌曲、歌单、电台节目、话题榜等及时评论、在微信微博等多个社交平台进行推荐分享、参与平台发起的互动话题等多种方式进行互动和情感表达。在20XX年8月发布的《听歌多元化时代到来--网易云音乐20XX上半年用户行为大数据》中,评论已经成为用户听歌行为中的重要一环。在笔者的深度访谈中了解到,丰富及高质量的评论已经成为用户选择是否继续听某首歌的判断依据。以UGC为形式的“动态”和“评论”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用户的创造力,激发起参与和分享的热情,这是网易云音乐维持其生态正常运转的重要力量。
三是分散个体构建集体共同圈。分散化的用户借助网络关系和互动平台,可以形成特定的集体共同圈。在这个集体共同圈里,用户、平台与内容之间形成互动和链接,构建起用户对内容的亲近感和对平台的归属感,激发分享的冲动和互动的热情,从而形成群体化的网络结构。
对网易云音乐而言,借助这个平台,用户可以基于家人、朋友等的熟人关系和基于兴趣、爱好而建立的新关系搭建起自己的生态圈。搭建起这一关系结构的元素即网易云音乐的音乐栏目、互动方式等。如“话题”栏目,通过与生活、情感、音乐相关的话题吸引用户参与,所有用户既可以分享自己的故事,也可以对别人的分享进行点赞、评论和转发;再如,网易云音乐将目标群体大学生通过“云村大学”这样一个虚拟的共同体聚集在一起,并发起校园歌手大赛,用音乐将分散的用户进行黏合。又如,以“大明星分享他的故事”为主打的“超级面对面”,通过邀请音乐明星分享故事心得,以20XX年10月19日的OneRepublic专访为例,在平台上线仅3天,播放次数就达70万次,评论数达上千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