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舞蹈论文 > 正文

中国民间舞文化结构及内涵(第2页)

本文共计538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审美内涵。

  舞蹈不单纯是一种娱乐,它是表现人的诸多复杂思想感情的意识形态的艺术。“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这就是意境。

  一件成功的舞蹈作品,总令人耳目一新,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一句话:有意境。美的意境需要眼光独到,善于把握时代的脉络,抓住一般人司空见惯的事物进行筛选,发展其中的闪光点加以提炼升华,于是栩栩如生的形象脱颖而出。意境不仅对主题起到了深化作用,而且调动起观众的想象力,使观众有着身临其境之感。舞蹈的意境创造要达到这种境界,作品才易于被观众所接受和欢迎。

  民间舞蹈的动作特色、表演技巧、肢体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特色,是其深远和厚重文化内涵的反映,如果只关注舞蹈形式的绚丽、结构的精密、表现手法的完美而忽视舞蹈背后文化结构和内涵的价值,是无法真正理解民间舞蹈的真实内涵的。因此,我们在研究民间舞蹈时,应对其文化结构及内涵给予高度重视,让更多的人理解民间舞蹈,来关心和支持中国民间舞蹈的发展。

  中国民间舞文化结构及内涵(第2页) 篇2

摘要:

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民族民间文化的直接反映,是伴随着历史的长河不断发展完善而来的,因此在反映民族的文化积淀方面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文针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首先概述了民族民间舞蹈的概况,进而在民族民间舞蹈的民俗文化分类以及整体文化内涵两方面探究了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特征,最后分析了民族民间舞的编排要点,可以为相关人员熟悉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特点提供合理的参考。

关键词: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内涵;民俗

  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民族情感与民族性融合的文化的产物,其特点在于通过舞蹈来折射出民族的文化特点,涵盖了民族的审美情趣、民族风俗、生存环境以及生活状态等一系列内容。民族民间舞是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经过缓慢发展并且传承下来的情感肢体艺术。民族民间舞通过利用肢体语言,来反映一个民族的思想、生活、审美以及情感,是民族性格以及民族文化的综合展现。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概述

  民族民间舞在舞蹈发展过程中逐步分化而成,也是民族民间文化形态最直接的表现,舞蹈形式及流传的社会层面主要集中在民间,因而具有较强的民间性。此外,民族民间舞是以某种民族特性作为重点而表现的舞蹈形式,主要反映了不同民族在不同的社会结构、经济生活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状态所形成的舞蹈艺术,因而同样具有较强的民族性。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最主要的特点便是将积淀古代文化、原始舞蹈遗存在民族交融中相互促进发展,形成了歌、舞、乐三者相结合的民族民间舞蹈特点,在民族民间舞蹈的表现形式上又呈现出歌舞、跳乐、鼓舞、以乐伴舞等多种形式。

  当前,伴随着民族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形态、经济条件的改变,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已经步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一些少数民族区域失传的舞蹈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在经过专业人士的发掘、整理和重新介绍后,很多的民族民间舞蹈重新进入艺术表演舞台,在展现民族文化特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民族民间舞蹈的民俗文化分类

  民族民间舞蹈最突出的文化特征便是其民俗性,根据民族舞蹈的功能分类,民族民间舞可以分为生活习俗舞蹈、节令习俗舞蹈、礼仪习俗舞蹈以及信仰习俗舞蹈,其各自的文化特征如下所示:

  (1)节令习俗舞蹈。节令习俗舞蹈主要是在重要的节日或者是重要的节庆活动中表演的,例如山东的鼓子秧歌舞,则是通过“伞”、“鼓”、“棒”、“花”四种角色,反映出北方民族的快捷、粗犷、勤作以及圆润舒展的文化特色。南方的醒狮舞,则借助于采青这一环节的设置,表现出劳动人民不畏困难,善用智慧的文特点,同时借助于舞狮祝福国泰民安,太平吉祥。

  (2)生活习俗舞,生活习俗舞则是通过舞蹈来反映民族民间生活中,所喜爱的自娱性的民间舞蹈,是不同民族民间生活最直接的反映。例如,彝族的跳欢乐,则是反映起居生活的舞蹈,白族“霸王鞭”则是在建房嫁娶或喜庆佳节之时表演,反映了白族的民俗活动。德昂族的“水鼓舞”则是德昂族、傣族村寨在宗教会期或节日庆典上所表演的民族舞蹈,通过金鼓齐鸣的舞蹈反应生活的热闹非凡。

阅读全文